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坤叔:盼著,盼著,東風來了(圖)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9日 01: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坤叔和他的“千分一公益服務中心”。高笑 攝

  助學23年,資助學生數千人,足跡遍及湖南、廣東、四川等地,然而,坤叔助學團隊七年來六次註冊申請均遭受挫折。

  坤叔的遭遇引起汪洋書記的高度重視,汪洋對此作出重要批示。如今,“千分一公益服務中心”掛牌半年,坤叔助學團隊的力量增長迅速。

  東莞、廣州等地紛紛對社會組織放開登記門檻。從政策“鬆綁”至今,民間公益組織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社會管理職能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坤叔們”的困境和呼聲

  坤叔好忙。剛跑完江西,又趕去湖南。即使是晚上9點,記者想電話採訪他的時候,他説“還有一點資料要整理”。

  回想起助學歷程,66歲的坤叔有個深深的體會:好事多磨。

  折磨首先來自身體。2000年,坤叔患上冠心病;2006年,坤叔不幸中風;去年3月,瀰漫性血栓讓他難以走動……有人甚至説,坤叔是被“愛”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到2011年,年事已高的坤叔最大的憂慮在於,助學團隊一直沒有取得合法“名分”。“如果沒有註冊,不管我的助學規模多大都好,説不定哪天就被停止了。”

  因此,在團隊未登記註冊前,坤叔和團隊的成員不敢大張旗鼓地宣傳,即使團隊成員要組織討論,也不敢留開會記錄,只能是“偷偷地”聚會。

  這是當時社會組織普遍面臨的“坤叔困境”。因為登記註冊門檻高,很多社會組織未能獲得“名分”,只能游離在法律邊緣,一直以“黑戶”的形式存在。即使是主管部門,也難以準確回答究竟有多少社會組織。

  註冊後助學規模擴大10倍

  盼望之餘,驚喜傳來。2011年9月29日,汪洋書記在南方日報的報道上,對坤叔事件作出重要批示:“規範社會公益組織發展,重在監管,而不是把‘人’擋在門外,這樣廣東的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才有良好的空間。”

  隨後,副省長劉昆作出指示,要求即派工作組到東莞,指導東莞市民間組織管理局辦妥千分一公益團隊登記問題,如果坤叔有時間,國慶加班也要從速辦完。去年10月1日,國慶節當天,省民政廳等組成工作組前往東莞,了解坤叔助學團隊登記註冊問題。

  坤叔説,他一輩子不會忘記,去年國慶節當天,他與主管部門達成共識,以“東莞千分一公益服務中心”的名稱申請登記註冊。

  自從註冊引發爭論後,“千分一”的影響面擴大了,更多人認識了這個團隊。“註冊後助學規模擴大了10倍!”坤叔精神抖擻地説,在註冊成立前,助學團隊是平均3天認助1個學生,一年認助約120人。“但現在是平均一天認助3個,一年大約可以認助1000多名學生。”

  在坤叔助學團隊健康發展的同時,廣東社會組織管理迎來一次革新,通過管理機制的創新,釋放出社會管理建設的優勢。以東莞為例,從政策“鬆綁”至今,東莞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60家,其中已登記成立的有44家,已通過名稱核準的有16家。

熱詞:

  • 助學
  • 名分
  • 黑戶
  • 鬼門關
  • 社會組織
  • 學生
  • 瀰漫性
  • 社會管理職能
  • 團隊成員
  •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