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紅區第一村”找到發展新機遇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9日 01: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距離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開園還有1天,陵園的修繕工作已經全部完工。這座原本35畝的陵園,在巴中市王坪村村民們的努力下,已擴建為350畝,新建的紀念館、多功能接待中心一應俱全。王坪這個“紅區第一村”也找到了新機遇:保護利用紅色文化,帶動相關産業發展。

  修繕陵園讓散葬紅軍安息

  巴中市通江縣沙溪鎮王坪村,全國唯一一處紅軍自己為烈士修建的陵園內,矗立着一座1934年建成的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紀念碑,7832名戰士長眠於此。

  堅持在陵園掃墓12年的王建剛是紅軍後代。掃得久了,他對烈士們有了不一般的感情。紅軍曾在大巴山轉戰3年,許多烈士只能散葬於大巴山中,“那些墓地無人照料,被牛羊馬踐踏,要是能集中在一起,我也就可以給他們掃掃墓了。”

  王建剛的心願得到了實現。2011年10月,通江縣啟動了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修繕保護工程建設,找到了分散在全縣50處的17225名烈士散葬墓。政府決定陵園由原來的35畝擴建到350畝,將散葬的烈士們集體遷入。

  王坪村的村民們,自願加入到了陵園擴建工程中。有的自費運送磚頭,有的捐植樹木……王建剛也依然堅持清掃陵園,眼看著巨幅紅軍群雕、石牌坊、漢白玉碑組成的散墓群、英烈墻在不到8個月的時間,一一建起。王建剛説,今後他還將繼續在陵園掃墓,“這是我作為紅軍後代的職責!”

  紅色旅游“紅區第一村”新發展

  通過擴建紅軍烈士陵園,以及修繕陵園旁的紅四方面軍總醫院舊址群,王坪這個“紅區第一村”也找到了發展的突破口:從挖掘和建設紅色文化入手打造紅色旅游,帶動相關特色産業發展。

  人字頂、小青瓦、木欄窗花、露天陽臺……在烈士陵園附近,一幢幢科學選址、高起點規劃的川東北民居錯落有致。這是王坪新村的第一個聚居點,目前已有113戶農戶搬進新居。

  村民王朝勇對155平方米的兩層新房非常滿意,原本在上海打工的他,瞅準了時機回到家鄉。他開了一個小超市,還準備開辦一個農家樂,“等待景區開園後,一天能接待5桌客人的話,一年下來純收入也有五六萬。”

  為配合紅色旅游景區建設,村裏鼓勵村民開展無公害種植、養殖業,大力興辦農家樂。王坪村村支部書記曾勇説,“依託景區紅色資源,農民可以經營農家樂,還可以到紅心獼猴桃企業務工,一年的收入很可觀。”

  曾勇介紹,已經有100多個在外務工的村民,認準了機遇回鄉發展。他估計,3年內,王坪村靠紅色游泳、獼猴桃、茶葉等産業發展,年人均收入可由現在的4750元增長到1萬元。四川在線記者郝晉

熱詞:

  • 紅色旅游景區
  • 紅區第一村
  • 紅軍烈士陵園
  • 農家樂
  • 川陜革命根據地
  • 新機遇
  • 新發展
  • 獼猴桃
  • 紅色文化
  • 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