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譚利華炮轟一些內地演出團體海外“花錢買吆喝”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7日 19: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北京5月7日電 (記者 尹力) “許多中國演出團體遠赴海外演出就是‘花錢買吆喝’,這種惡性模式已經大大傷害了中國音樂文化走向海外市場”。北京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首席指揮譚利華7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如果這些團體對出國演出沒有清醒認識,那麼中國音樂“走出去”將依然是一句空話。

  譚利華談到,現在越來越多的演出團體遠赴海外演出,頻繁地涌入世界各地音樂大廳,但由於缺少外國劇院邀請,外國演出商以低得可憐的出場費作條件,來安排中國樂團到國外演出的事情屢見不鮮。

  近年來,中國一些演出團體經常以登上各個知名音樂演出場所為榮耀,但用市場運作的眼光看,這些團體大都是“花錢買吆喝”。同時,為了營造熱烈的效果,團體大多靠送票和請客來提高上座率。譚利華認為,贈票是一種“掉價”的行為,這使得中國音樂文化在海外市場逐漸變成廉價品,“不要錢的東西就會變得不值錢”。

  譚利華告訴記者,這種“自娛自樂”的惡性模式耗資巨大,“有些團體每次出國演出都會花掉800-1000萬元,極個別甚至負債出演”。

  為什麼這些演出團體會做“虧本買賣”?譚利華解釋,其中有些是地方政績工程,可以獲得大額財政補貼,還有些只是為了面子的“鍍金”工程,“拍了在海外演出的照片,就可以説自己是世界知名樂團”。

  作為中國樂壇最活躍和有影響的指揮家之一,許多中國作曲家的新作品都是由譚利華指揮首演。多年來,他為推廣中國的交響樂作品不遺餘力,被稱為“本土交響樂文化的熱情推動者”。

  譚利華篤信“一個樂團的藝術價值體現在觀眾願意花錢看演出”。他帶領的北京交響樂團于2002年開始嘗試海外商演模式,每場都由專業演藝公司經紀人策劃,10年內已在8個國家17個城市演出18場音樂會。他透露,這些海外演出每場都有盈利,總共約收入幾十萬歐元。

  譚利華介紹,作為首個亮相倫敦皇家節日大廳的中國內地樂團,北京交響樂團將於7月29日在倫敦皇家節日大廳與倫敦愛樂樂團、倫敦愛樂合唱團的170位音樂家聯袂舉行倫敦奧運會北京藝術周開幕音樂會。

  據悉,此場音樂會屆時將全球現場直播,其運作均按照國際商演運作方式,倫敦愛樂和和皇家節日大廳的票務系統已在半年前開始售票,銷售狀況樂觀,票房收入將歸樂團所有,“我認為,這是中國音樂團體在‘走出去’過程中的一大創新”,譚利華説。(完)

熱詞:

  • 譚利華
  • 演出團體
  • 演出商
  • 開幕音樂會
  • 花錢買吆喝
  • 北京交響樂團
  • 鍍金
  • 自娛自樂
  • 海外市場
  • 音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