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荷城變“河城”應讓我們警醒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7日 17: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佛山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陸湘敏

  “雨打風吹”帶來的窘境,應當催動決策者積極謀變,在城市發展理念,與市政投入方向上,多著眼民生細節與長遠效益,真正給市民撐起抵禦災害、確保安全與幸福的一片藍天。

  4日傍晚至5日淩晨,我市南海、高明多個鎮街遭遇暴雨或大暴雨,其中高明中心城區5小時內錄得近150毫米降雨,為近10年最猛一次。大暴雨致荷城60多處水浸,局部成“孤島”,並引發交通中斷、汽車拋錨、山體滑坡等險情。

  荷城變“河城”,少見的極端天氣固然是重要原因,但嚴重的內澇險情,也暴露出高明城區排澇的短板:一是排澇能力欠缺,各個泵站設備老化,排澇不夠給力;二是管網均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荷城開城之初,不僅標準較低,而且年久失修,管道淤塞嚴重,排水不暢。

  不必諱言,荷城的情況只是一個縮影。本地媒體前段時間曾接連報道,連日暴雨雖未對佛山造成嚴重災情,但險情暴露出的市政排水設施和管理方面的不完善之處,足以讓各方警醒。

  從某種意義上説,暴雨考驗一個城市發展目標的定位,以及在各發展階段中的“修煉”方向。表面上,“水浸街”浮出的問題是,排洪能力不足,管網不配套,日常養護不及時等,實質卻是,城市建設中,資金投入的方向不夠精準,重表面輕內在、重形象輕功能、重短期輕長效的浮躁與短視,造成城市發展“裏子工程”的先天不足。

  因此,“雨打風吹”帶來的窘境,應當催動決策者積極謀變,在城市發展理念與市政投入方向上,多著眼民生細節與長遠效益,真正給市民撐起抵禦災害、確保安全與幸福的一片藍天。

  坦率地説,目前我市各區排水規劃和排水設施的建設仍然相對落後,大部分排水管網的設計重現期僅為一年一遇,個別舊街巷甚至缺乏排水管道;而隨著城市化進程推進,很多小河道、魚塘、濕地等為水泥路面所代替,減少了蓄水空間,原有排水體系已不足以應付暴雨排水需要;另外,排水設施日常維護不到位,有的排水泵自動感應裝置失靈未能及時打開自動排水;而各區內抽水泵、排水閘等輔助排水設施也有所欠缺;根據氣象部門的預計,今年極端天氣現象又可能頻繁出現……這一切,足以讓我們拋棄僥倖心理,“未雨綢繆”。

  從“眼前”的角度來説,市、區各級部門要立即對轄區內的城市排澇防澇設施、應急機制、水浸黑點、在建工地等進行認真檢查;各鎮街要以防洪的要求做好防澇排澇,包括做好組織領導、部門參與、物資設備的保障、應急預案的制定等工作,並整合好各方面力量,建立防澇排澇預警應急機制,構建全方位的城鎮防澇排澇隊伍。

  而從“長遠”來説,則要居安思危,不斷催動防澇排澇思路與工作格局的優化,並通過各種平臺,發動廣大群眾參與到防澇排澇工作中來。唯有制度、措施、機制的透明化、科學化、長效化,方能將防澇排澇工作不斷推向進步,從而將暴雨可能帶來的損失和影響降到最低。

熱詞:

  • 河城
  • 防澇
  • 排水設施
  • 水浸街
  • 雨打風吹
  • 大暴雨
  • 城市發展理念
  • 險情
  • 我市
  • 極端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