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朱四倍:“175座機場130座虧損”背後的“臉面機場”迷失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5日 10: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作者:朱四倍

  在各地發佈的改善民生的政策導向中,基礎設施建設無疑是重頭戲,其中尤為奪人眼球的當屬各地機場建設的“大幹快上”。一些地方爭相建設機場,運營成果究竟如何?記者得到了這樣一組數據:我國現在運營的175座機場中約130座存在虧損,2010年虧損數額達16.8億元。(《光明日報》5月4日)

  “175座機場130座虧損”何以無法阻止機場建設熱情?真的是因為“要致富修機場”邏輯嗎?在筆者看來,或許與此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不少地方政府把機場建設當成了城市“臉面”,誤以為機場是代表城市美譽度和對外宣傳的符號。

  正因為如此,哪怕是虧損,各地也在所不惜,有的甚至急於求成,工程草草上馬。最終出現的結果就是“每年專門拿出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補貼”,但遺憾的是,各地希冀1:8的投入産出比能産生“蝴蝶效應”,真正能落地的並沒有多少。

  據報道,國家審計署對全國12個重點機場和38個支線機場進行審計發現,造成機場項目普遍虧損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參與項目決策和建設,但近2/3的機場建成後由民航部門經營管理,導致在機場建設中建設規模和標準脫離實際,過度超前,大量舉借債務,運營成本過大。以總投資2.51億元的安徽省阜陽機場為例,從1999年開始,地方政府每年補貼數百萬元,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不補貼,機場難以運轉;繼續補貼,“窟窿越補越大”。當地分管領導就直言不諱地説,該機場是當時經濟過熱的結果,造成了期望值與現狀的反差。

  可以説,不少地方的機場都是作為政府的“形象工程”來定位的。機場被異化成地方政府的“臉面”,這多少也激發了一些地方貪大求全、過度超前的建設甚至攀比之風。如此一來,怎能不出現“175座機場130座虧損”的怪象呢?

  那麼,誰在為“175座機場130座虧損”買單?在機場成為“政府臉面”之下,納稅人最終成了買單者。而要對隱藏在“175座機場130座虧損”背後的權力病灶進行救治,在筆者看來,只有機場的歸機場,政府的歸政府,不讓納稅人地位虛置,不讓政府“臉面”和形象工程成為公眾負擔,才能給出理性的解決路徑。否則,政府有了“臉面”,納稅人卻沒有了地位,以至於最終陷入越來越嚴重的惡性循環之中。

  “175座機場130座虧損”何以無法阻止機場建設熱情?這是與權力病灶密切相關的課題。認識到“175座機場130座虧損”背後的“臉面機場”迷失,是厘清問題要害的第一步。

  (來源:齊魯網)

熱詞:

  • 臉面
  • 機場建設
  • 虧損
  • 解決路徑
  • 形象工程
  • 光明日報
  • 蝴蝶效應
  • 病灶
  • 經濟過熱
  •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