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王自發研究員:做科研要感受時代召喚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4日 10: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科學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按:5月4日是中國青年節。隨著科研投入的大幅增加和科技産出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青年科研工作者是推動中國科技進步的生力軍,也代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未來。從今天起,本報開闢“青年科學家擷英”欄目,推出一組對優秀青年科研人員的報道。

  ■本報記者 徐雁龍

  2008年8月8日,對於王自發來説是一個特殊而難忘的日子。

  當晚8時,喜慶的焰火沖天而起,璀璨的煙花在夜空爆響,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順利開幕。

  王自發始終懸著的心才終於落了地。

  王自發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那一年,為了奧運開幕日北京夜空的美麗,他和他的團隊在與“鳥巢”直線距離僅兩公里的實驗室裏,連續奮戰了100多個晝夜。

  為北京奧運空氣質量“護航”

  幾年後的今天,當《中國科學報》記者在王自發的辦公室見到他時,還不到40歲的他已經是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了。

  樸素的襯衫,淡淡的微笑,再加上非常顯年輕的娃娃臉、略顯淩亂的頭髮,居然讓記者産生“隔壁班研究生”的錯覺。

  回憶北京奧運開幕之夜,王自發説,當時自己就站在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325米高的觀測鐵塔前,注視著“鳥巢”的焰火。他身後的鐵塔實驗室內,“空氣質量多模式集合預報系統”高速運行。

  這套由王自發團隊自主研發的系統,實現了全部的自動計算和自主預報,能可靠提供72小時內北京各區域的空氣質量預報。

  記者了解到,其實,直到北京奧運會召開的前一年,國際上都還不認為我國能實現對空氣質量的短期數值預報,國際奧委會甚至設想在國外作北京奧運的賽期空氣質量預報。

  “作為一名大氣環境科研工作者,這是絕對不可以接受的。”王自發説。

  經過論證,王自發團隊決定申請挑起這項重擔,並申報了“北京空氣質量模型預警預報”課題。

  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王自發和團隊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這套“空氣質量多模式集合預報系統”,作為世界上首個多模式空氣質量集成預報業務系統,在北京奧運會後又相繼成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的空氣質量數值業務預報系統,而且迄今一直在為北京、上海和廣州的空氣質量預報與預警服務。

  科研要著眼國家長遠需求

  翻開王自發的履歷,能看到一長串驕人的記錄:17歲就讀于南京氣象學院,25歲獲得中科院大氣所博士學位,30歲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成為年輕博導。此後,涂長望青年氣象科技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環境質量保障工作先進個人”、“科技奧運先進個人”、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突出貢獻者)等榮譽接踵而至。

  來源:中國科學報

熱詞:

  • 王自發
  • 集合預報
  • 廣州亞運會
  • 業務預報
  • 科研人員
  • 科研工作者
  • 空氣質量預報
  • 北京奧運會
  • 中國科學報
  • 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