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打通紙媒與網媒兩個輿論場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4日 03: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遼寧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我們的跟進調查中,讀者對這三期的“本報觀察”給予“黨報抓住了網絡熱點,發出了主流聲音”、“分析鞭辟入裏觀點直抵人心”等肯定評價。在網絡上,本報的系列觀察文章被中國新聞網、中國日報網、中國網、搜狐網、中原網、大洋網、四川網絡文化研究中心網站等近20家網站轉載。在跟帖中,網友jshdgk留言説:“不錯,來關注關注”,網友小魚兒s留言説:“確實不錯,眼前一亮的好文”等具有代表性。

  反響在讀者群和網絡中延展,來自於正視的力量。遼寧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文然教授認為,《遼寧日報》俯下身來,關注網絡話語的表達方式,是件很有意義的事;媒體正在進行“走轉改”活動,要求記者下基層,在我看來,基層不只包括農村、廠礦,也包括網絡,網絡流行體作為一種很多網民共同使用的話語模式,就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心理、社會癥結。

  的確,網絡中的流行現象,時常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應有尊重,受到忽視。網絡中儘管浮現著虛擬社會,卻也是人們心理需求的折射,越發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停留在原有的關注領域,對網絡新現象無動於衷,也是媒體失察、失職的表現。

  反響在讀者群和網絡中延展,來自於深思的力量。在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思寧看來,前段時間媒體對網絡流行體不乏關注,但大多流於現象的羅列和表層的分析,只是讓人看到網絡流行體這座冰山“海面上的部分”,難解讀者的心頭之癢。此番《遼寧日報》拿出充足的版面,呈現各方的解析和思考,方將網絡流行體“海面下的部分”打撈出來。

  張思寧説,《遼寧日報》的網絡流行體系列觀察,回答了為什麼每種網絡流行體都是閃亮過後即消逝的流星,為什麼説網絡流行體不可能對我們的文學、文化、語言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為什麼網絡上流行的現象並不意味著大眾的認可、社會推崇的方向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大眾關心,網絡流行體的粉絲們也一直在期待答案。

  反響在讀者群和網絡中延展,來自於主流文化的力量。張思寧認為,黨報深入觀察以網絡流行體為代表的網絡文化,是主流文化的一種創新,一種拓展。在有些人看來,主流文化意味著高深,意味著嚴肅,而本報的網絡流行體系列觀察以鮮活的例證,再次告訴人們,主流文化同樣有血有肉,但也更具包容性、責任心和使命感。

  主流媒體關注網絡流行體現象,主流文化進入網絡空間,這本身即是對主流文化的有力弘揚。我們知道,在與非主流文化的對照中,在對非主流文化的引導中,更能凸顯主流文化的價值。而本報的網絡流行體系列觀察之所以贏得了讀者和網民的認同,正是因為主流文化始終是人們內心的呼喚和歸依,主流文化具有打通紙媒與網媒兩個輿論場的令人信服的力量。 □本報記者/傅淞巍

熱詞:

  • 網絡流行
  • jshdgk
  • 遼寧日報
  • 紙媒
  • 網媒
  • 張思寧
  • 讀者群
  • 黨報
  • 非主流文化
  • 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