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欲掙脫長安懷抱 鈴木參股上海大眾仍是個傳説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3日 20: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半個月前,PSA不顧“舊愛”東風的強烈反對,義無反顧地投入了長安的懷抱,希望通過與長安的合資,開啟在中國市場的“第二春”。如今,和長安走過17年婚姻生活的鈴木,急切想要掙脫長安的懷抱,尋求與上海大眾的合作,從而改變自己在中國市場的弱勢地位。

事實上,從今年3月鈴木中國離開已使用15年的辦公場所,從北京搬遷至上海安亭時,有關鈴木“移情別戀”的傳言就開始在坊間流傳。近日,此事風聲再起。有媒體報道稱,鈴木正與大眾、上汽洽談合資事宜,三方或將在上海大眾的基礎上成立新合資公司“上海大眾鈴木”。

上汽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否認了此事。鈴木中國表示,三方確實曾有接觸,但項目談判並無進展。從記者了解的信息看,目前鈴木參股上海大眾仍是一個傳説。

鈴木將自己逼進死衚同

與PSA不同,在新的合資傳言之前,鈴木在中國就已經“腳踩兩隻船”。

1993年,長安鈴木成立。當時,有著小車之王的鈴木在國內很有號召力,其隨後引進的奧拓在中國市場颳起了一股不小的“旋風”,這款車也成就了上世紀90年代末鈴木在中國的輝煌。時至今日,不少中國消費者還有很深的“老奧拓情結”。1995年,鈴木又與昌河汽車合資組建了昌河鈴木,隨後引進的北斗星也創造了奇跡,昌河汽車借此在1990年代末躋身全國微車企業三強。

然而,好景不長。由於鈴木在中國的發展戰略過於保守,對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判斷失誤,甚至在亞洲也未將中國作為最主要市場來看待。因此,無論在資金投入還是新車型的引進方面,鈴木都顯得非常吝嗇。從2000年到2005年,長安鈴木沒有一款新産品,昌河鈴木被邊緣化。有媒體評價説:“曾經被看做是‘窄道上的坦克’的鈴木汽車在中國越來越像一台比窄道更窄的拖拉機,正將自己逼進一條死衚同。”

鈴木的“轉機”出現在2009年底。長安汽車成功收編新中航汽車業務,昌河鈴木被納入大長安板塊。在鈴木看來,改變命運的機會到了。“我個人偏向於認為中國政策還允許我們再找一個合資夥伴,因為昌河鈴木和長安鈴木的投資方變成了一家”,鈴木中國董事長兼總經理樽本浩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表示,鈴木汽車正在與多家公司接洽,計劃在中國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

鈴木此舉顯然觸怒了長安。“長安鈴木和昌河鈴木沒有合併的計劃,至少在鈴木承諾不尋求第二家合資公司之前,我們不會做出此類安排”,長安汽車集團相關領導公開表態説,對於鈴木來説,當務之急是導入更多産品,幫助現有的兩家公司復興,而不是去發展新的合資公司。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有業內人士評價説,鈴木對中國市場缺乏必要的了解,進入中國市場17年,鈴木在中國連一家本土的研發中心都沒有,兩家合資公司沒有一家年銷量能達到20萬輛。出了問題就把責任推給中方,這不是一個成熟的企業應該做的。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長安的明確表態,斷了鈴木“劈腿”的念想。因此,業內人士猜測,鈴木要想與上海大眾合作,只能通過參股的方式,曲線救國。然而,説是“曲線救國”,其實談何容易?且不説上海大眾目前的總資産已經超過360億元,鈴木要想參股,就必須拿出大價錢,單單是三方合資的方式,就不被多數人看好。三方合資公司在國內並不是沒有先例,但無論是東南汽車,還是長安福特馬自達,都一路磕磕絆絆,發展極為不順。

當然,比起長安的態度和外界的看法,鈴木更在意的顯然是上汽方面的“風吹草動”。因此,上汽方面的矢口否認,對鈴木來説無異於當頭一棒。來自鈴木中國的內部消息稱,鈴木打算將目前在中國市場進口銷售的SUV車型超級維特拉放到新合資公司生産。事實上,上海大眾目前已經有自己的緊湊型SUV——途觀,而且供不應求,如何提升産能、加大供應,才是目前上海大眾的當務之急。

此事不排除是鈴木自己放出的口風,試探外界包括長安和上汽方面的態度。業內人士認為,雙方實力懸殊太大,讓合資事宜看起來非常不靠譜兒。從上海大眾的角度看,一不缺錢,二不缺技術和車型,根本找不到再合資的理由。

“長安汽車有自主權去和福特、PSA合作,我相信長安汽車高層也能夠理解我們的做法。”樽本浩司如此略帶負氣的話語,也定格了鈴木在中國的發展影像。不可否認,2009年出任鈴木中國董事長的樽本浩司壓力很大。鈴木在印度去年銷量高達76萬輛,但在市場規模是印度4倍的中國,鈴木去年總銷量只有25萬輛。

事實上,近年來長安集團和重慶市政府曾多次跟鈴木進行磋商,希望鈴木建設新工廠,提高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但鈴木每次都以“先把現有銷售能力提上去再説”為託詞。

7月2日,鈴木在中國正式推出旗下全新中級車KIZASHI,該車中文命名為“凱澤西”,售價為18.98萬~27.48萬元。然而,由於品牌較弱,産品競爭力不強,該車上市近一個月來,並沒有收穫幾張訂單。樽本浩司表示,只有銷量達到1萬輛後,才會考慮本地化生産。鈴木目前在中國市場上沒有一款像樣的緊湊型轎車,突然推出高價位車型,消費者肯定無法接受,這也意味著凱澤西的銷售前景黯淡。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對於鈴木來説,處好與長安的關係,踏踏實實把已有車型做好,才是最好的選擇。

熱詞:

  • 鈴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