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投資人士警示:新能源汽車行業需防風險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3日 19: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照片

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趨勢不可逆轉,有人預測:“這是一個未來十年內最具發展前途的行業”。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者,新能源汽車整條産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極具“錢途”,人人都想從這個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這似乎足以解釋一些省份為何“一夜之間”冒出數十家企業來“搶奪”新能源汽車這塊蛋糕。但前不久在合肥召開的2010中國風險投資與科技金融論壇上,一些風險投資人警示需要防止産業泡沫。

記者日前在採訪一些企業界、投資界人士及有關專家了解到,這一行業並非想象中容易,沒有經過紮實調研就蜂擁而上,無論創業,還是投資,都將可能面臨很大風險。

中國新能源汽車需明確産業定位

日前,在深圳召開的電動汽車大會上,一款小巧別致的電動汽車吸引了很多觀眾:它只有兩個座位,一次充電可行駛100-150公里,而售價只要2.98萬元。據介紹,這種電動車具有低速、低價、集中充電等優點,適宜近距離行駛,主要以中小城市及農村地區的中老年人、年輕職員及摩托車車主為潛在購買對象。

“在未來10年或者更長的一段時間內,把我國的電動車定位在‘較低的活動範圍’上會比較實際,這也是行業內部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諮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教授説。

據王秉剛介紹,由於目前電池技術的限制,電動車在性能上要達到燃油車的水準尚有一定差距。“現有的電池太重、又太貴,如果想讓電動車達到目前中檔轎車的水準,成本至少要在30萬元以上,而這又不是一般家庭所願意接受的。”

根據科研機構在國內外各大城市所作的調查,多數人平均每日出行距離在50-60公里以內,基本以短途為主,僅在週末會有長途旅行。王秉剛説:“以目前電動汽車一次充電可行駛的里程來算,基本可滿足絕大多數駕駛者的日常需求。”

然而國內還有一種看法則認為“純電動車要做就做中檔以上”。對於這種觀點,業內一些專家指出,這是由於一些汽車廠商片面追求中高檔汽車的高利潤,以及消費者被“汽車象徵身份”等觀念誤導。新能源汽車産業化之路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找到真正的市場需求。

麥頓投資創始人邱立平認為,把目前中國的電動汽車定位在“出行的代步工具”最為合適。電動車和我們現在有些人開的奔馳、寶馬不同,不能簡單把它們和這些高檔轎車混為一談。電動車的概念源自節能減排、低碳生活,而不是為了虛榮心取悅消費者。

奇瑞公司副總經理袁濤説,目前國內電動汽車小型化、輕量化是主要的方向,也更符合國情,如果定位不清,不利於行業産業化發展。

王秉剛分析,在現階段,讓電動車全面取代燃油車是不現實的。但至少在目前的低端車市場,電動車大有可為。“以目前的電池技術水平,這樣的定位是最為理性的。只有真正使電動車做到産銷對接,才能早日實現新能源汽車的産業化發展。”

蜂擁而上新能源汽車引發産能過剩擔憂

《汽車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要求,到2011年,包括純電動、充電式混合動力和普通型混合動力在內,新能源汽車要形成年50萬輛的産能,銷量要佔國內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左右。

業內人士指出,在國家利好政策推動下,一些實力雄厚、有技術積累的地區和汽車企業搶佔市場份額責無旁貸,但是眼下一批不具備整車生産能力的企業和地區,也在高調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以獲取國家專項扶持資金和在徵地、貸款等方面享受優惠措施。

在2010年的地方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北京、上海、東北三省、安徽、江西、山東、海南、重慶及兩湖、兩廣等16個省份均提出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

整車生産企業如此,上遊配套商也耐不住“寂寞”。在安徽蕪湖奇瑞汽車公司周邊,已經有100多家電池配套商在當地建廠。2010年初,奇瑞純電動車M 1-EV正式進行示範運營,大規模量産尚無明確時間表,但電池配套企業卻不敢“懈怠”,早早蜂擁而至。在新能源汽車還根本未進入量産化階段、技術前景依舊不確定之際,對新能源汽車産能過剩和泡沫化的憂慮已與日俱增。不管是在戰略規劃層面,還是投入真金白銀在研發和生産,新能源汽車以其所向披靡的巨大誘惑力,吸引了中國幾乎所有的車企。

而真實的情況則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大多尚處於研製試驗階段,産業化 項 目 的 進 度 尚 處 于 萌 芽 階 段 。2008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量為5600輛,與整個産業1300萬輛的數字相比微乎其微。新能源車的大規模商用,仍需整個産業鏈更為有效的整合、更多技術的突破。有業內士人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至少要到2030年才能形成規模。

江淮汽車董事長左延安表示:“新能源汽車千萬不能搞成‘大躍進’,不能搞成‘村村點火,處處冒煙,大煉鋼鐵’一樣,這樣是浪費資源。電池確實搞出來了,但這種電池的能量密度、功力、安全性等,要滿足産業化運行,還差得很遠。”左延安説,希望國家集中優勢資源,重點支持若干個企業,以少量的産學研機構,聯合攻關。

對此,奇瑞公司副總經理袁濤則認為,做電動車是一個艱苦的過程,需要很多年。但是“最終能夠取得成功的,是那些踏踏實實搞技術的公司”。

- - - - - - - - - - 分頁符 - - - - - - - - - -

未來或將限制中國電池打入國際市場

在新能源汽車一整條産業鏈中,最核心的是電池技術。車用蓄電池中最有發展前途的是鋰電池。鋰電池包括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四大組件,其中正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磷酸鐵鋰具有能量高、安全性好、循環壽命長、可快速充電、自放電率低等優點,使它成為鋰電池正極材料的最優選擇。

在國外磷酸鐵鋰製造領域,知名企業主要來自美國和加拿大。隨著今後技術難題的解決,專利歸屬成為業內最關注的問題。誰搶注專利,誰就能擁有行業話語權。在如此巨大的商業利益面前,各家公司、甚至各個國家,對專利技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在國內,磷酸鐵鋰産業的投資熱潮正在興起。截至2009年的統計,全國約有50-60家磷酸鐵鋰電池材料生産廠商,而有意向進軍這個産業的企業更多。

對此,道傑資本管理合夥人、總裁俞鐵成提醒相關企業和投資人,目前國內大部分做磷酸鐵鋰的企業只掌握了技術和工藝,沒有拿到國際專利。一旦中國企業的技術成熟後,出口美國等受專利嚴格保護的國家,很可能將面臨侵犯專利的指控。

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宋金保説,國際上對於磷酸鐵鋰電池專利的爭論持續了好幾年,主戰場是北美市場,而歐盟目前尚不存在“專利侵權”風險。“歐洲人認為,礦石中是存在天然磷酸鐵鋰的,這種物質不是被‘發明’而是被‘發現’的。而在他們的專利規定中,‘發現’是不受保護的。”據宋金保介紹,他們的電池産品已連續兩年出口比利時等一些歐洲國家,目前還“沒有專利糾紛”,“不過,隨著技術成熟,國際專利壁壘始終是中國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

上遊原料稀缺應重視替代資源開發

稀土並不是土,而是一種稀有金屬。稀土中影響最大的是釹(N d)元素,含有它的一種合金可以用來製造高功率的輕質磁鐵。而混合動力汽車電機裏使用的,正是這種磁鐵。鋱(T b)和鏑(D y)元素也會添加在合金中,使釹(N d)元素在高溫狀態下保持磁性。此外,鑭(La)元素是混合動力汽車電池的關鍵原料。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混合動力車市場培育日益成熟,這將大大刺激稀土消費。據俞鐵成介紹,一輛豐田普銳斯混合動力車裏面要用兩公斤的稀土材料,是全球稀土消耗量最大的消費品。“這是非常可怕的一個數字,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稀土是全世界的焦點,資源是很有限的。”俞鐵成説。

此外,大量消耗稀土金屬的電動汽車開始走向市場。稀土資源對於將來汽車工業的發展,重要性不言而喻。汽車行業,正在從“石油時代”走向“稀土時代”。

需求不斷增長的背後,卻是我國稀土儲量大幅減少的事實。中國稀土埋藏量全球第一,然而,其出産量比率遠遠高於埋藏量比率。中國以佔世界不足一半的稀土儲量,貢獻了世界市場上90%以上的稀土産品。

專家們建議,除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稀土出口外,新能源汽車行業亟待發展稀土的替代材料技術,逐步減少對稀土元素的依賴,以減少未來行業發展的風險。

日本目前就在積極研究稀土的回收利用,嘗試從廢棄的電腦硬盤、電機和汽車中,回收稀土元素。隨著報廢車輛的增多,回收工作的實際效用將逐漸顯示。(記者 宋晨 蔡敏 詹婷婷)

熱詞:

  • 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