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何侖:上汽自主,混血進化漸生新自我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3日 19: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汽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5年前,當上汽首款自主品牌轎車——榮威750上市時,你很可能會説,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花錢從國外買了整車技術,改改外觀就造出來了。如今,當你參訪過上汽自主品牌的生産車間和研發中心後,你會發現,問題沒那麼簡單。上汽目前擁有的實力和發展思路會使你感到,上汽將最終形成自己的血統和自我繁殖的能力,這正是很多自主品牌追求的終極目標。當然,代價是巨大的,以至於沒有幾個企業能夠複製上汽的自主模式。

上汽自主品牌5年來發展,實際上是一個混血的過程:先是生産和採購的混血,後是研發的混血;這是一個不斷調整、改進、積累和成長的過程,循序漸進,沒有捷徑,更沒有免費的午餐。

經過對上海大眾、上海通用、MG和雙龍的相關流程進行混血和改進,上汽已有了一整套“上汽特色”的製造和採購流程,以至於合資企業也來對標。榮威、MG的産品品質隨之在短短5年間有了質的飛躍。從5年前試駕榮威750,到後來的550,到如今的350,方向盤、剎車、油門、換擋給我的感覺已不可同日而語,上升到了合資品牌的水平,特別是車身做工、內飾選材和裝配工藝,在我看來不僅在自主品牌中拔尖,甚至超過了不少合資品牌的水平。

自主開發混血的難度最大。從目前情況看,上汽自主品牌的技術來源是MG、雙龍和通用。汽車最講究血統,不是將頂尖的零部件拼在一起就能攢出好車,否則只要有錢,什麼人都可以幹汽車了。仰融有錢,雄心勃勃的造車計劃轟動一時後便銷聲匿跡了,主要的原因之一正在於他忘了汽車發展的初級階段已經過去,沒有自己的造車血統,沒有開發數據的積累,卻要急功近利地把頂尖零部件拼成全球領先的車型,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曾在《最好的零部件能攢出最好的汽車嗎?》一文中做過專論)。分別消化、吸收不同血統的技術本身就需要一個過程;把不同血統的技術融合在一起,生成自己獨有的、具有雜交優勢且能夠自我繁殖的DNA,過程會更長。

奇瑞從逆向開發轉向正向開發,是走了一段彎路後找準了正道。奇瑞老總尹同耀痛定思痛:“造汽車跟挖土方沒什麼區別,一鍬也不能少,是連續函數,要一層樓一層樓地爬。”

以我的了解和觀察,按時間順序,榮威750可以算作對引進原型車的小改款,550屬於全新車身+底盤改造,350則是全新車身+新基因(inkanet電子技術)植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目前的榮威和MG車型雖然是外來血統,但已有程度不同的改造。而在已知的正在開發中的車型身上,有的改造已經更深一步,有的改造則維持原有深度,有利於夯實基礎。據説,全新底盤的開發已經提上議事日程。底盤是最難得到的核心技術,有了它,意味著自主品牌真正有了自己的血統。

那麼,上汽自主品牌到底何時能夠開發出“上汽血統”的全新車型?我看至少還要5年時間。7年前,一汽總經理竺延風一句自主品牌“要耐得住寂寞20年”引起了軒然大波,遭遇了文革式的批判。現在看來,這話有必要重提。

上汽的積累始於1983年上海大眾成立。頭10年為使國産零部件達到德國大眾標準,忙得焦頭爛額,絞盡了腦汁,付出了巨大代價,但培養了中國最高標準的零部件體系,為當代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石。1993年,上海大眾首次參與桑塔納2000的聯合開發,1997年參與帕薩特B5的加長開發。此後,上海通用也開始對引進産品進行改造。兩個合資企業對引進産品的二次開發程度不斷加深。這些開發雖是合資企業所為,因此而鍛鍊、培養的人才卻是上汽自己的。如今,上汽自主品牌研發團隊的2000多人中,絕大多數來自兩個合資企業。不僅如此,在自主開發中遇到問題,還可隨時借調合資企業的技術人才(在生産管理上也是如此),外方對此也無可奈何。這是上汽、一汽、東風這類合資歷史較長的國有大企業特有的優勢之一。

這類企業的另一大優勢是錢多。上汽兩個中國最強合資企業每年為上汽帶來鉅額利潤,使自主品牌企業得以買最好的生産和研發設備,並不惜代價地打造高端的品牌形象。上汽自主品牌這些年堅持高端路線,車型開發和生産及服務標準高、成本高,雖然銷量增速不如其他自主品牌,卻耐得住寂寞,志在長遠,堅持不打價格戰(實際上沒有哪個自主品牌企業比上汽更有實力打價格戰),如果沒有合資企業輸血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把合資企業的利潤像一些大型國企那樣用於房地産,也是不可想象的。

上汽自主品牌擁有的兩大優勢資源——人才和資金,都來自合資企業的多年積累,是市場換技術的經典案例。

如今市場增速大幅縮減,自主品牌面臨嚴酷挑戰,上汽自主品牌無疑是底氣十足的一個。雄厚的資金和人才實力,加上明確的思路和長遠的設計(這對以短期行為著稱的國有企業來説,尤為難能可貴),使上汽自主品牌具備了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上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陳志鑫認為:“上海汽車打造中國強勢自主品牌的戰略沒有錯,缺的是時間和火候。”

這話沒錯,但在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成長過程中,急功近利常常贏得喝彩,循序漸進往往遭人辱罵;火大烤糊了是常事,厚積薄發則很罕見。民營自主品牌中目前看來長城汽車表現最好,其座右銘是:每天進步一點點。上海汽車與長城汽車有諸多不同,但在一點上殊途同歸:循序漸進、厚積薄發。千萬別拿航天和家電的發展來説事,汽車研發有其自身的特殊規律(7年前,我曾在《自主研發切忌大躍進式的浮躁》一文中對此有過專論)。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拒絕浮躁、耐得住寂寞本身就是一種長期的競爭優勢。(新華汽車特約評論員 何侖)

- - - - - - - - - - 分頁符 - - - - - - - - - -

熱詞:

  • 上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