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媒體評説:電動車何日才能普及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3日 18: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儘管在中國幾乎只有在車展上才能看到新能源汽車,但並不妨礙我們在營造概念上的全球領先。北京車展“暢想綠色未來”的主題似乎給我們一種感覺,那就是用新能源驅動的汽車産品有大行其道之勢,中國人在消費新能源汽車方面將和消費數碼産品一樣,迅速領先全球。

在新能源的概念表現上面,我們的企業顯然不如跨國企業成熟。雖然各大跨國車企展臺上都有五花八門的新能源汽車,但他們心裏非常清楚,未來數十年內爭奪市場仍將依靠傳統動力的産品。這也就是為什麼大眾仍舊在強調其TSI加DSG動力總成的先進之處,寶馬則無數次地強調高效動力的“高效”之處。

跨國車企的總裁對於新能源的觀點也在反映這一趨勢。本田社長伊東話説得最明白:那就是電動車或者其他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在25-30年內沒戲。這是本次車展跨國高管對電動及新能源汽車最為悲觀的表述。卡洛斯戈恩雖然力推其電動車戰略,但同樣認為産品的普及不只是汽車企業的努力,還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但現在這種支持只在歐美國家有部分體現,在中國,這樣的消費激勵政策為零。

即使是中國的汽車企業,也同樣認為電動車並不能在短期內實現商業化和量産化。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就曾表示,20年以內無法實現新能源車的大規模量産,至於在電動車領域頗有口碑的比亞迪,同樣在産品商業化方面也是“只打雷不下雨”。這實際上證明,在電池方面技術的突破,並不能等同於電動車的量産。電動車的大行其道,是一個世紀工程,無法單靠一個企業的技術突破來完成。

由此可見,“暢想綠色未來”之於中國汽車産業和汽車市場,是一個偏大的主題。當一個市場上還沒有一款量産的新能源轎車時,扣這樣一個帽子,除了作秀,別無他途。過度炒作電動車,對於中國汽車企業現實的成長並無好處。曾經的例子就擺在面前:通用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對新能源汽車進行基礎性研發,且不計成本,導致其在傳統汽車技術方面的落後,而投入大量資金從事的新能源技術,最後卻變成了無用武之地的屠龍之術,企業因此背負了沉重包袱,最後不得不以破産收場。

通用的經歷並不是否定電動車的戰略意義,而是在警告我們:在正確的時候做正確的事,不僅適用於每個人,也適用於企業。

熱詞:

  • 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