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柴油荒再逼民營加油站加速退出?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3日 17: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商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

一場突如其來卻在情理之中的“柴油荒”近日襲擊了中國成品油市場,幾千家民營油站無奈停業。“無可奈何。”多位民營油企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發出這樣無助的感嘆,不少人乾脆把油站賣了甚至萌生了退出的念頭。去年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出臺時所勾勒的民營油企的“好日子”似乎只能是個難以成真的夢想。

新定價機制下的首次油荒

據息旺能源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中國國內柴油庫存已連續5個月下滑,累計降幅達到26%。從7月份開始,國內柴油市場供需矛盾便已逐步顯現,至9月、10月,此矛盾更為加深,全國各個地區都紛紛陷入“柴油供應緊張,價格批零倒挂”的局面。儘管國家發改委于10月26日上調成品油零售價,但絲毫未改變市場上柴油資源緊張的局面,且之後中石油、中石化兩大主營公司限量停批的問題不斷升級。

中商聯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趙友山表示,民營油企就像成品油市場的“晴雨錶”。供需矛盾一旦出現,最先産生反應和受影響最大的就是民資。根據中商聯石油流通委員會數據顯示,中國南部(如廣東、江蘇、浙江等省市)已有多達2000余家的民營油站因資源匱乏而無奈選擇停業。“這種情況不僅出現在南方,北方地區的民營油站也並不好過。” 趙友山説。據他了解,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的民營油站停止運營的也已達幾百家。

“實際上油荒問題是一個常態,基本年年都發生,只是嚴重程度不一。” 趙友山告訴記者。資料顯示,2005年,全國各地出現油荒,廣州、深圳、上海、南京等城市供需緊張,僅深圳市就有百家油站停業。2006年多地90號汽油、0號柴油供應緊張,再現油荒。2007年,北京、石家莊、太原、日照、南京、杭州、南昌、長沙、雲南、西安等地的柴油市場持續缺油,中石化、中石油全面停批保零。2008年,油荒又來襲,京滬等一線城市也未能倖免,加油的車輛在油站排起長龍。

在舊調價機制下,發改委一般試圖通過調價緩解油荒,但一直沒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去年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出臺,此次油荒則是新機制實施下的首次。

失衡局面最快月底緩解

卓創資訊油品分析師陳晴分析説,柴油消費一直以來都是汽油消費的兩倍左右,現在是柴油需求旺季,由於終端消費嚴重超出預期,市場出現了失衡局面。而近期多省市拉閘限電導致企業用柴油發電機自行發電,則被普遍視為此次柴油需求量激增的罪魁禍首。

中國加油站網首席分析師黃順敬則表示,拉閘限電只是部分原因,國際油價高位運行使得煉油企業利潤降低,兩大巨頭煉油積極性不高致使供給不足才是主因。他介紹説,民營油站平時都會與兩大主營集團簽訂購銷合同,在資源寬鬆時,兩大集團會敦促民企多購油,但民企又不願承擔市場走勢的巨大風險去囤油,而一旦出現資源緊張的情況,合同就變成了一紙空文。

面對越發兇猛的“油荒”,業界也在尋求解決辦法。業內人士預測,此次柴油荒大概要到11月底、12月初才會有所緩解。

據了解,目前中石化、中石油都在加大生産或進口。上週五,中石化宣佈將滿負荷開工,並下達獎勵政策,宣佈煉廠超計劃生産1噸柴油將得到1000元獎金,並有意進口20萬噸柴油。同時,兩大集團加大了從山東地煉的購油量。數據顯示,10-11月兩大石油集團在山東省內向地煉採購柴油20.6萬噸。不過,陳晴分析説,這些油品進入市場流通需要時間,所以預計柴油荒緩解將出現在12月初。黃順敬也表達了類似看法,他認為11月底會有可能出現緩和局面。

柴油荒折射行業壟斷痼疾

雖然此輪油荒很快能得到緩解,但在兩大巨頭完全掌握資源的石油領域,民營油企受制於人的局面卻很難得到緩解,此次油荒僅是多年來石油機制痼疾的寫照。

實際上,國家對民資的鼓勵在政策面上從不缺乏,但這些看上去很美的政策與機制,卻很難拿掉外面的玻璃罩。今年5月,時隔近5年後的“新非公經濟36條”出臺,卻沒有像上次一樣激起油氣領域民企的太多熱情。山東地區一家規模較大的民企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政策是好的,但是落實起來一直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而該政策目前並沒有提供該有的保障”。

據了解,目前民企主要集中在油氣流通領域,能夠涉及勘探開發和原油進口的少之又少。上述負責人透露,除去技術上的難點,從資源角度看,可開採的陸上區塊基本都被登記一空,而海上區塊多數歸中海油,這是中石油、中石化都很難拿下的項目,更不用説民企。

曾經被視為賦予央企、民企公平機會的原油進口配額也變成了一紙空文。趙友山説,根本就沒有民企能真的自己去進口原油。從2002年起,我國開始允許非國營貿易企業從事部分數量原油和成品油的進口,每年下達進口允許量,但這些進口配額在民營油企手裏卻多數“無用武之地”。

根據我國現行政策,非國有渠道進口的原油並不能自由地在市場銷售,必須有中石油或中石化出具的證明,海關才給予放行,鐵路部門才給予安排運輸計劃。也就是説,民營油企始終無法掌握主動權。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多數民營油企需要的是成品油,由於進口原油後還需要與煉油廠進行銜接,而目前國內能夠順利進行銜接的企業屈指可數,因此大部分獲得了進口配額的民營油企只能將配額轉讓給兩大巨頭或其他具備煉油能力的企業,要麼就只能讓配額在手裏作廢。

從成品油供應方面看,與國際市場價格聯動的新定價機制出臺後民營油企普遍反應熱烈,認為終於能夠解決煉油企業的利潤難題,保障市場供應。但是隨著近期國際油價在80美元高位波動,逼近煉油企業的利潤臨界點,以往的“一油難求”和批零倒挂現象再度重演。

調價機制的“模糊”也讓民企十分頭疼。在山東運營多家油站的企業負責人云衛民表示,即便有油可賣,調價機制的“不夠透明”也讓民企在進貨出貨的時機上難以做出抉擇,往往會錯失投資機會或賠本交易。

民營油企競爭無力

“我現在已經厭戰了。”在內蒙古經營油站業務的孫先生昨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在當地經營多家油站,並已在成品油流通市場打拼多年,而時不時就出現的無油可賣的局面使得其下屬油站只能專賣不應季、需求差的汽油,甚至暫時停業以遏制不斷加大的虧損。他説,早在2006-2007年出現油荒時,自己便硬挺了過來,當時有大批的油站堅持不住只能出讓。

趙友山也向記者透露,早已經把自己在東北地區經營的加油站出租或轉手了。“不想幹了。”多位在成品油市場屢屢受挫的民企負責人對長期受制的局面産生出了厭倦的心態。儘管在2009年出臺新的定價機制後他們曾經欣喜過,但如今的油荒又讓這些老闆感到了悲觀。業內人士判斷,如果資源問題長期不能得到解決,那麼抗風險能力低的民企肯定會無心戀戰,從而尋求出租、轉讓或者合作等路徑進行自救。

早在2007年,國內民營油企曾出現過一輪出售高潮。當年9月,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在遼寧地區收購了20多家民營加油站,BP、殼牌、美孚等外資巨頭也多次與民營油站接洽。

終端市場格局恐將生變

據行業人士今年7月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共有95740座加油站,其中,中石油自營及特許加油站數量為18233座,佔全國加油站總數近兩成;中石化自營及特許加油站數量為28812座,佔全國加油站總數約1/3;其他國有、民營、外資加油站共計48695座,佔全國加油站總數的50.9%。

雖然從當前數量上,民營油站不在少數,但競爭實力卻無法與國有石油巨頭相提並論。從市場來看,民營油站總是給出更多的優惠幅度來吸引客戶。孫先生就表示,“低價策略是逼不得已,兩大主營集團採取了‘點對點’打壓的方式,在民企油站周圍佈局自己油站進行價格戰”。

而一旦出現民企新一輪“退出潮”,國有和外資油企的終端話語權將更加集中。終端競爭格局正面臨著巨變。一方面,隨著油企一體化進程的推進,中石油、中石化都不遺餘力地推進油站建設、加大終端佈局。一向在上遊運作的中海油也有意加速終端銷售的步伐,該公司計劃增加300座加油站。另一方面,由於建設新加油站審批嚴格,兼併已有民營加油站已成國內外石油巨鱷最為有效的擴張方式。殼牌公司總裁羅博魯茨今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更是坦言:“我們將繼續不計形式收編中國加油站。我們一直在尋找這方面的機會。”到那時,市場上堅持存活的民營油企無疑會在國有和外資巨頭的雙重夾擊下越發感到窒息。

也有民企負責人提出了“民資聯手”的想法。他們普遍認為如果民營資本“捆綁”起來,可能會産生更大的力量抗衡。雲衛民就舉例説,如果山東地煉聯合起來會有機會和兩大巨頭進行博弈。(郭奕涵/文 焦劍/漫畫)

熱詞:

  • 柴油
  • 汽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