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破解腦神經交流“秘密語言”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3日 07: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牛網電子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 (通訊員 孫國根 記者顧泳)人類對大腦奧秘的探索又邁進了一步。由復旦大學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研究所禹永春副教授領銜的課題組與美國同行合作,首次發現腦神經元間由“電突觸”介導的信息交流在大腦皮層神經環路發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這將為小兒癲癇、自閉症、智力發育遲滯等疾病的診斷治療提供全新思路。據悉,研究成果已於今晨在線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

  專家解釋,大腦皮層是由上百億個神經元構成的複雜網絡。所謂“突觸”,是指大腦中神經元之間相接觸的部位,“突觸”亦是信息傳遞的關鍵部位。“突觸”根據信息傳遞形式不同,又分為“化學突觸”和“電突觸”,前者通過釋放特殊化學物質轉送信息,後者則是借助電信號轉送信息。大量基礎研究表明,哺乳動物大腦皮層發育早期,神經元之間存在大量“電突觸”,但隨著大腦皮層的不斷發育,神經元間“電突觸”聯絡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化學突觸”。大腦皮層神經環路的發育軌跡,到底存在怎樣的規律?這個問號,始終未能找到答案。

  禹永春副教授帶領研究人員,在體胚胎小鼠腦室微量注射“逆轉錄”病毒,首先標記出大腦皮層上具有高親緣性的“姐妹神經元”。研究隨後顯示,大腦皮層發育早期,高親緣性“姐妹神經元”之間存在緊密的“電突觸”聯絡;但隨著神經元的發育,“電突觸”聯絡逐漸減少。專家再利用分子生物學方法,選擇性地關閉“電突觸”通道,意外發現“化學突觸”的聯絡也隨之減少。上述研究表明,哺乳動物大腦皮層神經環路發育存在一定規律,即:神經親緣性越高,神經突觸聯絡越緊密;發育過程中如沒有“電突觸”,就不會形成“化學突觸”。這也意味著“電突觸”引發的腦神經環路障礙,參與導致了癲癇、自閉症、智力發育遲滯等多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業內專家對該研究成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它首次破解了大腦皮層環路發育過程中神經元交流的“秘密語言”,對由神經環路發育異常引起的多種疾病診治具有重大意義。

熱詞:

  • 突觸
  • 小兒癲癇
  • 腦神經
  • 電突觸
  • 大腦皮層
  • 化學突觸
  • 秘密語言
  • 姐妹神經元
  • 逆轉錄
  •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