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走基層聽民聲:昔在深閨少人識今又瀕危盼春歸--探訪非物質文化遺産福建寧化木活字印刷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2日 18: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福州5月2日電 題:昔在深閨少人識 今又瀕危盼春歸——探訪非物質文化遺産福建寧化木活字印刷

  新華社記者 沈汝發

  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在福建偏遠的西北山區寧化縣至今仍遺存著這一古老印刷術——木活字印刷。

  “印刷分為油印和水印兩種,鉛印屬於油印,只滲到紙的表層,過幾年墨跡就會淡化、消散。木活字屬於水印,可以滲到紙背,紙在字就在。目前,寧化還存留有清雍正年間刻印的族譜。”寧化縣文化館副館長戴先良説。

  木活字印刷在寧化得以遺存並非偶然。“寧化是客家祖地。客家人注重敬祖穆宗,十分重視族譜的修訂,目前寧化收集到完整系統的族譜就有70多姓。”戴先良説,從明初寧化開始使用木活字印刷族譜,到清初時已十分盛行。

  木活字印刷在寧化盛行還得益於當地出産的紙張“玉扣紙”。“玉扣紙出産于‘九竹一田’的治平鄉,其製作需經28道工序,紙質細嫩柔軟,色澤潔白如玉,歷來為國家檔案、史集、佛經、族譜等印刷首選。”戴先良説。

  戴先良告訴記者,寧化目前保存有將近40萬枚的木活字,活字取材多用梨木、荷木,主要用於印刷族譜,偶爾印一些蒙書、佛經道藏等。刻印藝人民間稱為“譜師”,他們各自以“堂”為單位,一般四五人一堂,有堂號,現存留有“印心堂”“衍冀堂”“文林堂”“文齊堂”等。

  2010年中國木活字印刷術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目前所發現的木活字印刷術僅存于福建寧化和浙江瑞安的東源村。但這一印刷史上的活化石卻面臨滅失的危險。

  隨著科技的發展,木活字印刷成本高、效率低的劣勢非常明顯。“木活字印刷是純手工的,費時、費力、費錢,同樣的族譜,木活字印刷的成本差不多是鉛印成本的四五倍。”譜師邱恒勇説,已經有不少人修族譜選擇鉛印了。

熱詞:

  • 荷木
  • 九竹
  • 族譜
  • 文林堂
  • 文齊堂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活字印刷術
  • 木活字
  • 佛經
  • 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