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林子大了 鳥兒多了 身心暢了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2日 07: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牛網電子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王祥榮在外環林帶的油菜花叢中留影。 (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 彭德倩

  幾天前,崇明東灘大道邊的綠樹碧草間,山雀、翠鳥鳴叫,八哥偶爾聒噪,白鷺不時流連,樹影斑駁下,有人抬著頭,駐足傾聽,面露微笑,他就是復旦大學教授王祥榮──這些常駐的鳥兒們,正用歌聲告知,他參與研究完成的這片城郊森林示範帶真正“活了”,這怎不令他欣喜。幹了半輩子的城市生態研究,這座城市中“綠”的變遷,在這位學者心頭點滴留痕。

  “以前説到上海綠化的人均佔有面積,曾有比喻:解放初期可憐巴巴‘一雙鞋’,改革開放之初成了 ‘一張報紙’,到上世紀90年代‘一張床’,現在嘛……”王祥榮樂呵呵賣了個關子,“最新數據顯示,12.5平方米,十足一間‘客堂間’。”不僅數量上去了,生態綠化規劃建設的重心也從中心城區擴展到6340.5平方公里的整個上海市域。市綠化部門堅持數年,沿外環線外側、環中心城區建起一條全長98公里、寬逾500米的環城綠帶,如同一道“綠色屏障”護衛著城市。

  當然,光綠化面積大是不夠的,在王祥榮看來,用了幾十年的“覆蓋率”、“人均佔有面積”等指標只能展示綠化靜態的美化功能。就在1個多月前,他承擔完成的國家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城鎮綠地標準化生態信息獲取與綜合評價關鍵技術研究”和“上海市郊森林生態管護與示範研究”,剛剛通過項目評審,其中為更重要的生態功能評價提出了不少科學量化指標:群落結構完善度指數,檢測的是綠地的空間配置結構是否合理、是否完善,是否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態服務功能;三維綠量,度量的是真正能提供碳氧平衡的綠化當量,或許一棵佔地不到2平方米的大樹,就相當於幾十平方米的草坪。

  在上海,新的理念已開始生根開花。2009年起,王祥榮受市建交委委託,帶領課題組探索城市森林發展模式,3年來全市布點採樣140余處,終於在崇明東灘完成500米長、60米寬的森林生態管護示範帶,精心設計配置了20多個植物群落,種上女貞、冬青等鳥嗜植物,配以紫鵑、八角金盤等林下灌木,可引來更多鳥兒投林吃蟲,棲息繁育,讓整個林子自在生長,甚至無需打藥治蟲,不僅降低養護成本,也避免了為護林而導致二次空氣污染。如今,這片林子已經成了三四十種鳥兒的家,野趣盎然。這一生態設計模式也有望在不遠的將來推廣至全市更多地方。

  “過去常説要建設‘花園城市’,後來變成‘綠色城市’,到如今越來越多提到‘生態城市’的概念。未來城市的比拼,在於經濟、社會、自然和諧發展,這才是真正的內涵提升。”王祥榮説,有一件事,他至今難忘。那是為嘉定進行北郊公園概念規劃時,那塊地有11平方公里,有水有樹有濕地,項目小組如獲至寶。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完全可以發展為上海西北角的森林濕地公園,同時還能打通上海與蘇浙相連的“綠色廊道”。就在此時,出現了反對的聲音:“現在寸土寸金,需要拿那麼大一塊地來造森林濕地公園嗎?”“為何不發展旅遊房産?或者造個主題公園?”而最終,森林濕地公園開建。因為更多人相信,上海不缺主題公園或者房地産項目,讓人與自然更緊密相融,才是最緊要的。

熱詞:

  • 鳥兒
  • 王祥榮
  • 生態服務功能
  • 氧平衡
  • 林子
  • 濕地公園
  • 綠色廊道
  • 覆蓋率
  • 綠色屏障
  • 崇明東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