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追捧已經接近膜拜 港臺作家為什麼這樣紅?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1日 13: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港臺作家如過江之鯽般在大陸的出版風潮幾近神話,大陸讀者對於港臺作者的追捧已經接近膜拜。在如今的圖書市場上,港臺的身份能夠給出版社以及圖書的銷售籠罩一層神秘而又高貴的光環,讓部分購書者便不加思考收入囊中,這其中原因頗多。

  經歷過“文革”那段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文化斷裂時代,大陸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創傷,有很多有形無形的禁忌。因歷史原因,港臺地區尤其台灣地區的文化對內地讀者來説,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基本是盲點。瓊瑤的言情小説和梁鳳儀的財經小説等港臺書籍出版之前,大陸讀者對“富豪”、“金融”等概念幾乎處於空白空間。改革開放之後,某些禁忌慢慢放開,文化交流也不斷加深。大陸作家的作品,或許有一定的深度在文字上得到展現,卻因為國門被緊閉而導致他們的書寫對時代的觀察缺乏廣度的延伸。這些因素,都給改革開放後港臺作家“入侵”大陸提供了先天性的良機。

  經過30多年的經濟建設,大陸的文化産業有了長足的發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中産小資已經崛起,但大陸一直缺乏真正的城市文學,港臺地區作家既不乏傳統國學底蘊深厚的學者,又有商業社會新生代作家,他們的作品因此很容易被大陸的讀者所接納。尤其在歷史書籍或者回憶錄方面,大陸讀者都希望從開明開放的港臺書籍中得到不同的解讀視角或者提供不曾接觸到的新史料。

  香港地區持續冷淡的文化氛圍和台灣地區不斷飽和的文化氛圍之下,港臺文人也需要另覓市場以打來自己的前進道路。這剛好配合了大陸城市化進程中所出現的城市文學真空所需要的填補品,正好趕上了大陸讀者對港臺文化、歷史和港臺文學寫作的方式的饑渴需求。而且,港臺作為大陸的一部分,有著同根同宗這種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和中華文化的繼承情懷,相對於遭遇文化斷裂的大陸文化來説,讀者當然對港臺作者作品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

  在這種大環境下,“理想國”、“世紀文景”、“天窗文化”等出版機構包裝出版了一大批港臺作家作品,充當了大陸港臺作家熱的幕後推手。而大陸出版社也借勢港臺作家的圖書熱潮,不斷引進港臺作者的書籍,有專門營銷機構製造一味鼓吹的所謂書評,媒體讀書版只求填充版面,出版商、編輯、書評人,多方聯手,形成了一條造神鏈條。在這種泥沙俱下的情況下,即使是港臺爛書,也被捧上天去,快餐讀者來不及分析,唯港臺作家是從。正如上海作家任曉雯所説:“對上天入地古往今來中西文化無所不能談的,一定保持警惕啊。真正幹貨充足的書,論述必然是集中的,語言必然是嚴謹的,專業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文風。”大陸讀者在挑選港臺作家圖書的時候,應該在獨立思考之後進行甄別,別被出版社、媒體和書評人“牽著鼻子走”。(蕭軼)

熱詞:

  • 港臺書籍
  • 城市文學
  • 作家作品
  • 膜拜
  • 港臺文化
  • 金融
  • 富豪
  • 理想國
  • 入侵
  • 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