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建設三江源 走生態文明之路 三江源專家訪談錄之六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1日 0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青海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青海新聞網訊 專家:省三江源辦規劃部副主任李發祥

  觀點:黨中央國務院站在全局高度,決定建立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實踐,是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作的又一次戰略提升。通過綜合試驗區建設,不僅對青海自身保護生態、改善民生、發展經濟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對我國整個流域以及全國乃至東南亞各國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安全作用重大。

  三江源區是我國乃至亞洲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三江源區的生態保護與建設,給予了政策、資金、項目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青海省也積極承擔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的歷史使命和重大責任,先後建立了隆寶、可可西裏和三江源等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依法加強對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工作。

  自2005年開始,國家對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累計投資近60億元,已完成退牧還草5671萬畝,退耕還林9.81萬畝,封山育林365萬畝,黑土灘治理338萬畝,沙化土地防治66.16萬畝、濕地保護58萬畝、3萬多戶牧戶修建牲畜暖棚,禁牧減畜342萬羊單位,生態搬遷6萬人。

  隨著生態工程的實施,三江源區生態系統宏觀結構局部改善,草地退化趨勢初步遏制,草畜矛盾趨緩,濕地生態功能逐步提高,湖泊水域面積明顯擴大,水土保持功能開始提升,嚴重退化區生態開始恢復,重點治理區生態狀況好轉,生態保護取得明顯成效。但是,目前該地區生態系統退化和功能削弱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改變,生態保護和建設的長期性、複雜性和持久性凸顯,民生改善、區域發展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鋻於此,黨中央國務院站在全局高度,決定建立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青海生態保護的高度重視和巨大支持,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實踐,是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作的又一次戰略提升。通過綜合試驗區建設不僅對青海自身保護生態、改善民生、發展經濟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對我國整個流域以及全國乃至東南亞各國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安全作用重大。

  因此,青海各族人民將以此為契機,通過今後10年的努力,力爭在三江源區完成退牧還草19275萬畝,治理荒漠化土地300萬畝,植被平均覆蓋度提高25~30個百分點,保護濕地面積300萬畝,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源涵養等生態功能進一步增強,自然保護區得到有效管護,生物多樣性顯著恢復,江河徑流量穩定性增強,長江、瀾滄江水質總體保持在I類,黃河I類水質河段明顯增加,生態環境總體改善,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通過大力發展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城鄉居民收入接近或達到本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接近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特色經濟形成規模,民生得到進一步改善;大膽創新,先行先試,使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努力實現國務院提出的“將三江源區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的先行區,為全國同類地區積累經驗,提供示範”的目標。

  我們堅信,通過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建設,未來的三江源區將真正步入生態良好、人與自然和諧、區域經濟綠色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

熱詞:

  • 三江源區
  • 三江源地區
  • 生態保護
  • 生態文明
  • 生態安全
  •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 建設
  • 生態狀況
  • 生態功能
  • 濕地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