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血親”恐難解“血慌”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30日 17: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街談巷議

  報載,廣州一家庭的4個孫子均參加過無償獻血兩次以上,然而其八旬的奶奶需輸血緩解病情時,卻被告知要先再次獻血才能用血。對此,血液中心負責人回應,獻血證一直有效,只是最近血液緊張,導致醫生習慣性動員家屬去獻血。

  “習慣性動員”是個新詞彙,卻是老辦法。記得去年有新聞説,外地獻血證到廣州即成廢紙病人做手術一定要親屬先獻血。當時,血液中心負責人也承認,鼓勵家庭“互助獻血”是血庫緊張情況下的“一種緩和用血緊張的措施”。

  從“措施”到“習慣”,這樣看來,家庭“互助獻血”模式範圍在擴大,並有常態化與制度化的嫌疑。在義務獻血增幅放緩的形勢下,這或是一種無奈選擇,根本問題還在於“血荒”導致“血慌”,而醫患雙方都有所失措。

  “血荒”在某些大城市或在所難免。一是人口老齡化加劇。目前,“家庭小型化、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現象明顯,這導致義務獻血供應量的不足。同時,沿海大城市又外來人口較多,人口流動頻繁流動性的外來人口不能給供血帶來多大的增量,卻在用血上增加了更多壓力。

  此消彼長,用血緊張在廣州或可能越來越嚴重,因此,對“以血換血”方法的依賴,就是可理解的事情了。但是,理性來看,這樣做,卻多少有些南轅北轍。

  首先,患者會産生獻血證失效的錯覺明明早就獻過血了,卻不能享受用血優待,“一人獻血,全家受益”的期待落空,肯定會打擊獻血者的積極性,進而使無償義務獻血制度面臨信任危機。其次,家庭“互助獻血”方法容易滋生“血托”,讓無償獻血再次淪為牟利工具,甚至危害用血安全,武漢就曾因此暫停了親友互助獻血政策。何況,在家庭“四化”態勢下,一個家庭合格供血親屬越來越少,即便心有餘也力未逮,血液服務機構再頑守“血親”獻血的“習慣”,恐釀成更多醫療悲劇。

  通過“血親”獻血這種美德只宜倡導不宜強制。在現代陌生人社會裏,更多的安全應源於制度性的信任機制,而不能再倒退到對地域、家庭與熟人的有限而脆弱的依賴上。否則,“血荒”非但難以解決,反而會加劇“血慌”廣州如此,其他地方也會如此。

  趙強

  趙強

熱詞:

  • 血親
  • 血荒
  • 習慣
  • 措施
  • 血慌
  • 互助獻血
  • 醫患
  • 血液中心
  • 用血安全
  • 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