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第一産茶縣”制茶忙 電力供應成“命脈”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30日 13: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為供電所員工趕在鐵觀音春茶採摘旺季前在茶園架線服務茶農。吳昌平攝

  中新網安溪4月29日電(林永傳 吳昌平阮麗雙)29日,今年“五一”小長假的第一天,也是名茶安溪鐵觀音春茶開始大量採制上市的時節。記者在“中國第一産茶縣”福建安溪茶鄉,見識了繁忙的春茶採制場面。

  “靠天吃飯”是安溪鐵觀音茶業的軟肋,連日的雨天愁煞了茶鄉的茶農。趁著春茶茶季以來一個難得的晴天,茶鄉處處採茶忙。

  作為“中國烏龍茶之鄉”、名茶安溪鐵觀音的發源地,擁有112萬人口的安溪縣,有80多萬人從事茶産業,2011年該縣涉茶行業總産值92億元人民幣,茶業成為該縣的第一大“富民産業”,使安溪從國家級貧困縣躍入全國百強縣的行列,並獲“中國第一産茶縣”的地位。

  除天氣外,讓安溪茶農最為揪心的就是電力供應。“天氣不好,影響的是茶葉的品質和茶農的收入,電力供應卻是茶農的‘命根子’,沒了電,茶農就絕收”,在該縣茶葉主産區虎邱鎮芳亭村,産茶大戶陳輝星指指家門口的變壓器,向記者道出了他最大的擔心。

  隨著現代制茶機械和技術全面代替手工的傳統技術,“電氣化”讓茶業發展駛入了快車道,採摘回來的鮮葉從一進家門就完全離不開“電”:從恒溫的晾青發酵,到搖青、炒青、揉捻、包揉、烘乾、包裝、冷藏,直到泡飲,完成鐵觀音茶複雜的製作工序都要靠電能。

  去年實現300多萬産值,賺了100多萬利潤的陳輝星向記者算了一筆“用電帳”:10多年前手工制茶階段,家庭電氣設備容量只有3至5千瓦,月最高用電量60至80度,家庭年純收入2萬元左右;電氣化制茶後,2011年,僅制茶電氣設備容量達81.5千瓦,月最高用電量2萬度,2011年制茶利潤100多萬。

  家家戶戶制茶忙,帶來的是每年春、秋兩個茶季,安溪縣形成了“全國少有、福建獨有”的用電“尖峰”負荷現象,茶季保供電成了“頭等大事”。

  “鐵觀音制茶時間都集中在傍晚至次日淩晨,一夜之內能讓電力負荷從平常的1萬千瓦飆升至12萬千瓦,電力供應保障的挑戰可見一斑”,正帶隊在芳亭村巡查的虎邱鎮供電所所長蔡成忠介紹説,從4月10日開始,該所22名員工就沒有節假日,白天全員上班,晚上12點後分兩班輪值,確保電力供應。

  “只要茶農出現用電故障,小至燒了開關保險絲,我們都24小時上門搶修”,作為茶鄉電力“親情服務隊”隊員的王俊峰對記者説,關鍵時候哪怕斷電1小時半小時,都有可能使茶農一季一天的勞作化為烏有。

  “現在我家一年的用電量超過了10年前全村的年用電量”,該村另一制茶大戶陳良華在剛落成的小洋樓泡著新茶説:“如果不是電氣化制茶,我可能永遠住在父輩蓋的土胚房裏”。

  為保證茶季供電的萬無一失,今年安溪縣供電公司將投資4億元構建智慧電網,其中1.1億元用於茶區變壓增容和線路改造。

  “‘尖峰’時期高負荷,茶季一過就閒置,但為了保數十萬茶農的收入,我們的投入是不計成本的”,安溪供電公司黨委書記陳君敏介紹説,“因為電力已經成為安溪茶業的‘命脈’,我們別無選擇”。(完)

熱詞:

  • 電力供應
  • 茶農
  • 命脈
  • 茶鄉
  • 電力負荷
  • 茶産業
  • 制茶機械
  • 茶行業
  • 尖峰
  • 用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