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鋼鐵俠大戰忍者! 謳歌TL對比英菲尼迪G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30日 02: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汽車之家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只看標題,也許你會自然的認為這是一部電影,或是一場遊戲。但這卻是一場比賽,一場十分殘酷、現實的格鬥比賽!結果必須要有一方倒下!而更加殘酷的是,這並不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孰勝孰敗對於我們來講,或許都會留有一絲悲傷,但過程一定是精彩的。

  同樣是日係高端品牌,同樣誕生於北美,還都取得了驕人的銷量。但是論輩分,謳歌和英菲尼迪還都是初出茅廬的黃毛小子。它們是如何做到的?今天,我們就把兩個品牌旗下的兩款主力車型請到了編輯部,它們分別是TL和G25。

  我知道,看到這您的嘴上一定在嘀咕:“G25?這排量和價格明顯和TL不在一個水平啊!TL真正的對手應該是G37 Sedan才對!”沒錯,這的確是個遺憾。不過,好在我們今天的重點是靜態體驗方面,而這輛G25豪華運動版與普通四門版G37配置幾乎沒什麼兩樣,你完全可以把它當做G37來看,所以比賽還算公平

  雖然在北美市場取得了雙贏,但是它們鮮明的特點決定了各自代表著性格完全不同的人群。謳歌前衛奔放,剛毅的外形擁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英菲尼迪飄逸靈動,具有低調的柔美。如果形象一點來形容的話,TL像來自未來的鋼鐵戰士,冰冷、科幻、充滿殺氣;而G更像是一名忍者,低調、敏捷、身手不凡。所以,兩個傢伙都不是什麼好惹的主兒。

  ● 對比一:外觀部分

  正如前面所講,這代TL的外形的確很成功,充滿了科幻味道,殺傷力極強。至少對於我們這些80後來講,不會對它産生反感。不管在你的眼裏,TL像日本武士、戴面具的鋼鐵俠、還是變形金剛,總之一個字:酷!相比同樣屬於日係豪華品牌的英菲尼迪G,TL贏得的回頭率顯然更高。

  不過G也絕非低調的一無是處。它與TL的線條哲學恰好完全相反,以柔克剛正是英菲尼迪表達的內涵。圓潤的曲線經得起仔細、反復推敲,它不僅展現出一種流動的美,而且也更加符合空氣動力學,能夠有效降低風阻。

  在車身尺寸方面,TL也顯示出了霸氣的一面,長寬高三項完勝英菲尼迪G系列,整整比這輛G25大了一圈,但比賽的結果可不是以大取勝哦。

  説到側面線條的舒展程度,我認為兩輛車都已經在自己的特點上發揮到了極致,應該算平分秋色吧!軸距方面,採用後輪驅動方式的G25前軸的位置明顯更加靠前,軸距達到了2850mm。而TL則採用了前輪驅動,軸距為2775mm。

  至於尾部,這次我對TL的傾向比較明顯。原因很簡單,G系列的尾燈設計我確實不太喜歡,似乎有一些復古,缺乏時代感。相比之下,TL上翹的臀部更能吸引我的眼球,尾箱的開口造型也與盾形的前格柵前後呼應。此外,兩款車均採用了左右雙出尾排,不同的形狀也體現著不同的風格。

  ◆ 外觀細節:

  一般情況下,除了車標,前格柵應該算是一個汽車品牌的招牌了。謳歌的“面具”格柵恐怕在整個地球也找不出第二家汽車廠商採用類似的設計,不管是稀奇也好,古怪也罷,總之它給我們留下的印像是極為深刻的,從品牌推廣的層面來講這就是成功的。而這副“鋼鐵面具”與車身硬朗的線條配合的也恰到好處。2012款TL前臉下方左右對稱的鍍鉻裝飾條也與盾形格柵相呼應,提升了不少氣質。

  英菲尼迪G25的前格柵則採用了多橫幅條的樣式,從中間向兩邊延伸,富有張力。這與因菲尼迪的車標所賦予的含義似乎相同,具有無限延伸的寓意。發動機艙蓋有如波浪般的曲線也展現出了藝術的魅力。

  細心觀察的網友可能會發現,TL的車頭並沒有安裝雷達傳感器,這一點似乎有悖于常理,畢竟傳感器也不是什麼價格昂貴的配件,希望在下一款TL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到它的出現。

  氙氣大燈是這個級別的“基本”配置,不過雖然同為HID,這裡面也有玄機。例如,謳歌TL的這套大燈就只是近光燈採用了氙氣高強度放電技術,不過遠光燈反光碗的造型倒是挺別致的。

  相反,G25的大燈科技含量更高一些,它採用了高亮度雙氙氣大燈,並且具有主動照明和自動水平調節功能。所以這次,TL科幻的外表蒙蔽了我們的眼睛,而G25低調的外表差點也讓我們忽略了這一點。

  耳朵也是身體的一部分,所以外後視鏡的大小也得與車身尺寸相符。相比之下,TL的外後視鏡明顯比G25大一圈,這對於駕駛員觀察後方的視線是有一定幫助的。而且它還集成了轉向燈,閃動時可以更容易引起兩側車輛的注意,保證行車更加安全。

  底盤的高低兩位不相上下,不過這個角度下,輪胎的寬窄就一幕了然了,想知道它們輪胎各自的規格是多少嗎?請繼續往下看。

  同樣為17寸的輪轂,但就像您上面看到的,輪胎的尺寸可不大一樣。英菲尼迪採用了尺寸為225/55 R17的普利司通泰然者輪胎,謳歌TL輪胎的尺寸更大,為245/50 R17的米其林HX MXM4四季輪胎,看來這兩輛車還都不是主打性能的主兒,所以請不要考驗它們的抓地力。

  小結:

  如果非要在外觀部分一分高下的話,我認為形象上TL絕對佔上風,雖然G25在技術層面上稍稍佔優,但是低調的外形還是不能在第一時間吸引我。如果説是兩位高手過招,那麼TL首先在氣勢上就佔據了一定優勢。

- - - - - - - - - - 分頁符 - - - - - - - - - -

  ● 對比二:內飾部分

  據説像ABB這種高端品牌,廠商都會故意讓旗下的每一輛車內長期散發一股獨特的香味,一種代表品牌文化的味道,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所以一鑽進TL和G25的車內,我便嘗試著去體會車內所散發的那股獨特的味道,很可惜沒有。

  不過我卻沒有因此而感到失望,因為視覺上我得到了極大的滿足。TL車內的高科技感就如同它的外觀一樣,赤裸裸的誘惑著我的雙眼。倣碳纖維的貼面、按鍵頗多的多功能方向盤、紅色的一鍵啟動按鍵都在激發著我駕馭它的渴望。不過,仔細看來,你還是能夠找到許多本田車的影子,例如雅閣或者思鉑睿。

  G25內飾則如同它的外表一樣低調,不過質感和奢華感仿佛更強。除了三輻式方向盤以及短小的擋把之外,G25並沒有刻意的營造運動氛圍,反而在向“簡單的奢華”靠攏。到這裡,我越來越覺得G系列更適合像我一樣的悶騷型男人。

  不過仔細觀察,我們都能夠從TL和G的內飾中分別找到本田和日産的元素,這種感覺可不太妙。如果有一天,你駕駛一輛G系列,然後被天籟的車主指著鼻子説:“你看,你的多媒體系統和我的一樣啊!”不知道此時會作何感想。我的用意當然不是貶低天籟,廠家的這種做法也應該叫做資源共享吧!大眾的鐵桿粉絲不也是經常這樣“教導”我們嗎?

  ◆ 內飾細節:

  方向盤是這些以運動風格定位的轎跑車內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與駕駛員的接觸最多、最直接,所以它的視覺感受以及握感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這一點上,歐洲選手更喜歡將方向盤的下方設計成扁平的形狀,以凸顯自己運動的風格,而來自日本的TL和G都沒有這樣做。簡單的圓形三輻式方向盤,上面整齊的排布著各種控制按鍵,粗壯的直徑加上真皮包裹帶來了不錯的握感。

  換擋撥片也時刻刺激著你的神經,手指撥動的一剎那,血液已經伴隨背部壓力的變化開始沸騰,微微張開的雙唇以及上挑的眉毛就是最好的證明。

?

  不過相比之下,我更加青睞英菲尼迪G系列的方向盤。首先,純黑色更能夠渲染出戰鬥的氣息;其次,沉重的轉向力度能夠傳遞更加清晰的路感,車頭的指向也變得更直接;最後,G系列的換擋撥片體積更大,手感不錯。不過G系列的換擋撥片沒有固定在方向盤上,所以撥片的位置不會隨方向盤的轉動而轉動。

  兩款車方向盤的調節方式也有所不同,TL為手動四向調節;而G為電動四向調節,而且儀錶盤也會隨之上下移動。

  G25的儀錶盤樣式則比較簡單,行車電腦顯示屏為英文顯示,很明顯並沒有針對國內用戶的使用習慣而進行改善。相比之下,TL儀錶的立體感更強,這不僅是因為炮筒式邊框襯托的效果,中央的兩個指示燈顯示屏也強調了層次感,行車電腦顯示為中文,比較人性化。

?

  此外,TL紅色的一鍵啟動按鈕也是渲染運動氛圍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之下,G25則顯得低調了許多。

  相信大多數汽車愛好者從中控的造型也能夠判斷出這兩款車的出身。而且在這裡,兩款車的風格差異也如同外觀一般,徹底相反。

  正如前面所講,TL的中控面板佈局方式與雅閣、思鉑睿等車型很相似,獨特之處在於導航操作界面很現代,而且按鈕為漢字標注,操作起來很輕鬆。8英寸中央顯示屏分辨率較高,顯示清晰,但非觸摸屏。

  英菲尼迪G系列的中控更加簡潔,深紅色木紋貼面以及與天籟相同的多媒體控制系統讓其看上去絲毫沒有運動的感覺。如果不是黑色的內飾與短小的擋把打破了這種純舒適氛圍的話,它的內飾看上去更像是一輛典型的日係高檔轎車。

  功能方面,TL擁有前排座椅加熱以及通風、駕駛員座椅腰部支撐、座椅記憶、前排車窗一鍵升降功能。而這輛G25則具備座椅加熱、座椅記憶、四門車窗一鍵升降功能。此外,雖然同樣都裝備了倒車影像,但是英菲尼迪G系列具有軌跡顯示。

  導航的使用方面,G25帶有道路實時監測功能,GPS可根據目前的交通狀況推薦出行駛的最佳路線,而且啟用GPS功能時,屏幕可觸摸操作,方便直接。TL雖然不能觸摸,但裝備了語音導航設置功能,通過方向盤的語音按鍵實現簡單的人機對話。

  G25採用BOSE音響,而TL則安裝了由格萊美獎獲得者ELLIOT SCHEINER親自設計的Acura/ELS Surround Premium環繞立體聲音響系統,兩車的揚聲器數量均達到了10個。體驗過程中,大概是由於G25安裝在前車門內的兩個超重低音揚聲器的作用,帶給駕駛員直接的感受是:英菲尼迪G系列的效果似乎更好一些。

?

  TL的天窗也如同它的車身一樣,在尺寸上佔據了上風,不過這或許不會對日常使用帶來什麼影響。作為這一級別的車型,兒童座椅接口自然不會被省掉,兩款車都配備了LATCH兒童座椅接口,可以兼容ISOFIX。

  小結:

  TL的內飾設計的比較符合運動定位,而G25似乎更偏向於舒適,做工細膩但缺乏創意。配置方面,對於這個價位的中型車來講,兩款車雖然算不上表現突出,但也算表現均衡了。所以在這一小結當中,TL繼續憑藉出色的設計保持領先。

- - - - - - - - - - 分頁符 - - - - - - - - - -

  ● 乘坐感受

  兩款車的座椅都採用真皮材質,質地柔軟,舒適性與包裹性都非常出色。只是寬大的椅背對於我們這種身材來講是一種浪費,側向包裹也就可想而知了。在頭枕的造型方面,我認為TL更加人性化,此種形狀在遭遇突發情況下對前排乘客的頸部保護會更好。

?

『兩車只配備了雙區自動空調 很遺憾後排乘客沒有調節溫度的權利』

  後排舒適性絕對不是這兩款車所強調的,僅從乾巴巴的後排出風口,卻無後排溫度控制就可以看出。不過在這方面英菲尼迪G系列還有一個小小的優勢,即後排椅背的角度可以手動調節。

  ◆ 乘坐空間對比

?

『兩車的後排底盤中央凸起都比較高』

  原本以為G25的車內乘坐空間要比TL小不少,但實際體驗過後,卻發現兩輛車的差距只在後排頭部空間一項,而其他幾項數據出奇的相同。大概由於正常情況下,G25後排靠背傾斜度比較大的原因,所以在頭部空間上不佔優勢。如果調節後排座椅的角度之後,相信會好一些。

  ● 儲物空間對比

  作為高端中型車,TL和G都非常注重車內的細節設計。例如,在手套箱內都採用了防滑材質,中控臺後方的杯架都為暗藏式,不使用時也不會顯得很淩亂,後排中央扶手也採用了同樣的設計。但説實話,G系列車內儲物格比較少,例如手機、錢包之類的物品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而TL在這方面就設計的比較週到了。

  後備廂:

後備廂常規尺寸
?TLG25
深度(mm)1010925
寬度(mm)925810
高度(mm)495445
開口大小(mm)450440

  在後備廂容積的比拼上,TL在尺寸上佔有一定優勢,但由於後備廂形狀並不規則,所以實際的儲物能力也並沒有強多少。不過考慮到購買人群以及需求,能塞下一個大行李箱再加一個高爾夫球包,成績也算合格了。

  ● 發動機

  對比TL和G,如果不談談動力,實在有些説不去。雖然這次很遺憾的只借到了G25,但由於之前我們測試過G37,而且它百公里加速5.4秒的實力至今還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是時候來測一測TL了,如果您感興趣,那麼敬請關注稍後為您帶來的TL性能評測吧!

  總結:

  話題聊到這兒,第一回合的較量已經結束了,作為上半場的裁判,我自認為公道的將勝利的天平傾向了TL。除了配置上平分秋色,TL在外形、內飾以及空間等方面都佔據了上風,這讓原本低調、喜歡G37的我也不得不佩服謳歌設計師的大膽與才能。不過好在這只是第一回合,下一回合我們將單獨測試2012款TL的動態性能,看看它與我們之前測試的G37到底誰才是這場格鬥的勝者,好戲還在後頭呢!(文/圖/攝 張子儀)

熱詞:

  • 謳歌TL
  • 英菲尼迪
  • TL
  • Sedan
  • 通風盤式
  • L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