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吉利-沃爾沃合資的尷尬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30日 00: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汽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聽到沃爾沃必須與吉利按50:50的股比成立中外合資公司的消息後,問了一下周圍業內人士對此的感覺,大都是覺得有點怪怪的。的確,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瑞典的資産——沃爾沃汽車公司定義為外資,非要讓吉利與自己的全資子公司——沃爾沃結婚,換句話説讓兒子與母親結婚,這不是怪事那才叫怪呢。是什麼東西導致這等“亂倫”之事的發生?

根子恐怕還是1994年《中國汽車工業産業政策》中關於外資在整車合資企業的股比不得超過50%的那條規定。沃爾沃當然想以內資的身份在中國獨自建廠、獨自經營,這將使它獲得其他國際豪華車品牌無與倫比的企業運營效率優勢和品牌形象建設優勢。可據説這遭到了其他內資汽車企業的強烈反對,政府主管部門對沃爾沃屬於“外資品牌”的認定並未鬆口,導致沃爾沃新工廠建設等工作無法順利進行,幾經權衡之後,沃爾沃只好“自選”了外資身份。

顯然,如果沒用那條整車合資企業外資股比限制的規定,沃爾沃算內資還是外資就無所謂了,李書福可以像在全球市場那樣,讓沃爾沃在中國市場放手一搏,而不是像沃爾沃的前東家福特那樣對其橫加管制。沃爾沃歸屬吉利後,被壓抑已久的能量開始釋放,業務扭虧為盈,2011年全球銷售同比增長20.3%,其中中國市場銷售同比增長55%,顯示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而在合資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已經取消的情況下,合資只能給沃爾沃帶來更高的運營成本和限制,不僅要在零部件國産化方面達標,還要向其他合資企業那樣搞新能源汽車和合資自主品牌,這將抑制其趕超德國三駕馬車的步伐,令人遺憾。

説來也怪,以往一些國內企業變著法地把資産向境外轉移,弄一個外資身份之後回國投資,享受外資企業“兩免三減”的稅收優惠,相當於搞變相偷稅,有關部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如今稅收優惠沒了,有關部門卻睜大了眼睛緊盯中資企業的全資子公司——沃爾沃的“外資身份”……

如果説把沃爾沃視為外資或外資品牌是指鹿為馬的話,那麼,問題還涉及這樣做是否公平。上汽(南汽)收購了英國MG,那麼MG英國汽車公司是不是現在還應該算是外資公司,MG品牌還應該算是外資品牌,上汽也只有和MG英國汽車公司合資建廠,才能生産“外資的”MG品牌車型?

與此相關的問題還有北汽與戴姆勒正在進行的交叉持股合作,一旦戴姆勒入股北汽,在作為合資企業的北京奔馳中,外方股比就有可能突破50%的股比限制政策,而要適應這一政策,合作雙方就必須仔細調整所有相關方的持股比例,這將大大增加交易成本,有悖于合作的初衷。

毫無疑問,汽車産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已經對中國18年前制定的股比限制規定及其實施構成顛覆性挑戰,使其陷入了尷尬、混亂和不合時宜的境地。

那麼,整車合資企業中外資的股比底線到底要不要突破?

有人認為,合資股比政策成中國汽車産業的“最後屏障”,必須堅守。但這恐怕是一種一廂情願。且不説國內汽車企業的全球化、國際化的需求,從世界各國經濟貿易博弈的角度看,這個世界不是只有汽車,還有很多東西要平衡、要妥協。

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汽車産銷國,出口也在迅速增長;中國也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貿易順差國和第二大經濟體。加入WTO十年來,中國在相對有利的遊戲規則中獲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好處,也造成了一些不平衡,更讓一些人眼紅。專家認為,從歷史和全球經濟角度看,對付新崛起的貿易大國,總要施加以新的紀律約束。已有人提出,終止歷經十年但停滯不前的WTO多哈回合談判,啟動以中國作為中心議題的“WTO多邊貿易談判中國回合”談判。中國或將不可避免地成為爭議的中心,開放整車合資企業外資股比的問題遲早會成為多方博弈的焦點。

多邊自由貿易體系的發展不進則退,一旦談判失敗,中國將成為貿易保護主義回潮的主要受害者,所以,妥協是最不壞的選擇。

入世前,中國汽車業驚呼“狼來了”,以致為了保護汽車産業,中國在農業方面向談判方做出了一些讓步。10年後,無論我們自己怎樣爭論“中國只是汽車大國而非汽車強國”的問題,在外人眼裏,中國肯定是一個汽車大國,而且汽車出口也在迅速增長,同時又是汽車保護大國;一個國家可以讓自己的企業購買別國的汽車企業(如雙龍、MG、沃爾沃等),卻禁止人家收購自己的汽車企業,還要給人家設立合資企業的股比底線,這毫無公正可言。

另一方面,股比開放對中國自主品牌來説也未必就那麼可怕。李書福在一年前就曾表示,放開股比限制是中國自主品牌發展的唯一齣路。他認為,放開限制之後帶來的好處是:沒有中方夥伴的幫忙,外國汽車公司無法獲得政府的支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將變得舉步維艱;同時,中國企業可以一心一意地做自主品牌,合資企業就會慢慢地消亡。

無論怎樣,在我們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的情況下,拒絕股比開放的理由於外于內恐怕都不多也不那麼硬了;在對外經貿博弈中拿農民的利益換取對汽車的保護,也沒什麼可能了。對於汽車業內人士來説,只有從全球化角度看汽車,從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和可持續發展的大局看汽車,如一位汽車業出身的經濟學家所説的那樣——“跳出汽車看汽車”,才會理解:股比開放是早晚的事,還是早點好準備吧。(新華汽車特約評論員 何侖)

熱詞:

  • 沃爾沃
  • 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