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大洋一號”三亞啟航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9日 14: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記者 葉玉躍 通訊員 孫湫詞

  本報三亞4月28日電

  今天,執行大洋科考第26航次任務的“大洋一號”在三亞鳳凰島國際郵輪碼頭鳴笛,直奔蔚藍的南海而去。

  這是我國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深海科考,將在海上航行370天,航程約4.1萬海裏,分為9個航段,國內49家科研院所的492位科研人員參與。

  在碼頭,此次科考首席科學家、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陶春輝指著世界地圖説,這次科考將兩次穿越印度洋、四次穿越大西洋,期間將停靠塞浦路斯的利馬索爾、巴西的福塔萊薩和裏約熱內盧、尼日利亞的拉各斯、南非的開普敦及毛裏求斯的路易港,科考主要目標以海底多金屬硫化物和生物環境綜合調查為主,兼顧相關海區的基礎科學調查。將使用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無人纜控潛水器(ROV)開展高精度海底觀測與取樣;使用聲學深拖開展高精度海底地形調查;試用拖曳式資源綜合探測系統開展資源調查;在西南印度洋布放天然地震儀。

  監視深海中的地動山搖

  地震,絕大多數發生在海裏,尤其是深海。此次國家海洋二所專家帶著8個最新的深海地震儀登上“大洋一號”。這種地震儀呈球型,直徑約1米,造價在10萬元到百萬元之間。

  “監視、監聽一片深海一年中的地動山搖,這是中國人的首次嘗試。”陶春輝説。在印度洋的西南部,有一片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專屬勘探區,8個地震儀將被分頭拋灑在這片海域。地震儀上綁著鐵塊、水泥塊,被地心所吸引,地震儀會近似垂直落入3000米左右的海底深處。

  一年當中,每個地震儀就是一套自生自滅的科學系統,它們依靠鋰電池供電,會自動把海底每次地震的時間、震級記錄在芯片中。

  依據當初拋灑時記錄下的準確經緯度,一年後,“大洋一號”將再次來到地震儀入水的海面,“讀取”一年中的深海地震數據。

  探尋大洋裏的高溫變化

  “第一次布放天然地震儀的海域,在印度洋大洋中脊,就是非洲大陸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區。搞清這塊區域的地質活動強度和頻度,能幫助人類探尋地震、火山的爆發週期規律。”

  在不少海洋人眼裏,海底煙囪簡直就是一個幽靈世界。煙囪口噴射出對於陸地生物來説劇毒的硫化物,那裏的熱液溫度據説超過了400攝氏度。

  這次出發的“大洋一號”海底機器人新裝備兩種武器,一個是取樣器,一個是深海溫度計。

  深海溫度計和常見的水銀溫度計完全不同,它沒有刻度,只是一根用熱敏材料製作的金屬棒,敏感的金屬棒探測到熱液溫度,能自動記錄,最高達500攝氏度。

  “中國人第一次測量煙囪熱液的溫度,並非易事,在距離機器人3000多米的海面上通過光纜操控它,指揮它用機器手把溫度計插入直徑不過幾十厘米的熱液噴口中,比我們在河水中徒手抓魚難得多。”陶春輝説。

熱詞:

  • 大洋一號
  • 大洋中脊
  • 地震儀
  • 熱敏材料
  • 三亞
  • 勘探區
  • 熱液
  • 印度洋
  • 科考
  • 幽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