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用照片還原歷史”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9日 14: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漢網-武漢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照片比文字更能還原歷史

  這部《白崇禧將軍身影集》分兩卷,上卷為《父親與民國》,時間跨越北伐、抗戰、抗戰勝利與國共內戰,記錄白崇禧前半生的軍政活動;下卷《台灣歲月》聚焦白崇禧在台灣17年的生活,收集大量白崇禧與家人的生活照,可算一部難得的私人民國史。書中很多照片是首次公開出版,白先勇用幻燈片,一張張給大家放映書中的照片,講解父親走過的路,父親見過的人。

  “一張照片看起來是一張照片,其實是一個歷史轉捩點。”在這部圖傳中,有500多幅照片,10萬字解説,事關一些歷史節點與歷史事件,揭曉不少歷史謎題,比如渡江戰前促請蔣介石下野的《亥敬》與《亥全》電報、蔣介石為何對白崇禧“敬而不親”、李宗仁與白崇禧大事上的分歧等等。在白先勇看來,在記錄歷史方面,照片可能比文字更有力量,“照片給人最直接、最真實的印象,我認為照片是最能還原歷史原貌的。”

  “來到武漢,意義非凡”

  白先勇來過武漢,已經是60幾年前的事了,他回憶,自己第一次到武漢是在1948年底。記得最深的還是吃,“小時候吃的東西是不會忘記的,我記得有珍珠丸子,武昌魚,還有砂鍋大魚頭,60多年後,我還記得那個味道。”2006年青春版《牡丹亭》到漢演出,他因身體不好沒能來漢,“有誰看了那次演出?”台下不少人舉手,白先勇是個熱情的人,馬上喜形於色,“那麼多?好極了。”

  父親白崇禧和武漢的關係,比他要深得多。説著説著,白先勇也相當動情,“今天來這裡,我覺得意義非凡。”白崇禧的戎馬一生中,武漢佔據非常重要的角色,“我父親四次進出武漢,都是民國史上的關鍵時刻。1911年辛亥革命,第一槍震驚全國,也驚動了在廣西的我父親。他跟120個同學組成廣西學生敢死隊,從桂林到武漢來支援辛亥革命,當時他18歲。第二次是1926年,北伐,他打跑了吳佩孚,拿下武漢,華中就穩了。第三次是武漢保衛戰,他和日本人打了5個月。第四次是國共內戰時期,他和林彪的軍隊在這裡決戰。”

  “回到這裡,有安身立命感”

  對大多數台下讀者來説,白崇禧這個名字,是一個歷史書中的“桂系軍閥”,而在白先勇心中,父親是英雄,“其實民國時的軍閥只是對本地的民生更為關注和保護,我的父親是一個悲天憫人的人,遠遠不是軍閥能定義的。”他稱,在整理這些照片的過程中,他更深地了解了父親,接下來他將投入到父親傳記的寫作中。

  白先勇念茲在茲的,是家鄉和傳統,“我在美國教書四十年,還是有很強的歸屬感,桂林是我的原鄉,中國傳統文化才是我真正的歸屬之地,我回到這裡,就有一種安身立命感。這些年我推廣崑曲,也是為了挽救我們了不起的成就。”全程活動近三小時,白先勇以古稀之年堅持下來,娓娓道來。知情識趣的武漢讀者,最後送上桂林米粉一碗,也讓白老大為開心。

  昨日在崇文書城舉辦的荊楚大講堂第一講就分量十足,台灣作家、評論家白先勇帶來他編著的新書《白崇禧將軍身影集》。

熱詞:

  • 白先勇
  • 還原歷史
  • 照片
  • 桂系軍閥
  • 歷史書
  • 牡丹亭
  • 白崇禧將軍身影集
  • 歷史事件
  • 國共內戰
  • 父親與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