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科學家發現“人造精子”基因可加工並遺傳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9日 12: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文匯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最快只需一代,就能培育出實驗需要的轉基因動物,這可是生命科學家夢寐以求的好事。這或許很快就會變為現實。

  昨天,國際著名學術期刊Cell以“特別推薦論文”刊發了來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李勁松、徐國良研究員的最新成果,他們找到了一種製造“人工精子”的方法,可以對人造精子中的基因進行“加工”,並穩定地遺傳給後代。該雜誌認為,這一成果將極大促進哺乳動物遺傳學及相關生命科學的研究。

  在自然界,哺乳動物的普通細胞中都含有兩套DNA,一套來自父親,另一套來自母親。而精子和卵子是一類特殊的細胞,它們每個細胞中只含有一套DNA,當它們結合到一起變成受精卵時,才能發育成一個新個體。

  徐、李兩位研究員作了一個異想天開的嘗試:讓一個單獨的精子發育成一個具有100多個細胞的胚胎。這能行嗎?對於已經成熟的精子,當然不可能,不過他們把一個精子注入了一個去掉DNA的卵細胞中,這個只有來自父親遺傳物質的“受精卵”就開始發育了,這即是“孤雄單倍體胚胎”。

  在這個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

  精子可以決定性別,一種是可生出雌性小鼠的,包含X染色體;另一種是雄性的,包含Y染色體。所有發育存活下來的,全部都是“雌性精子”。李勁松解釋,過去有實驗證明,X染色體上含有許多胚胎早期發育基因,而Y染色體沒有。更有趣的是,儘管“孤雄胚胎”只有一套染色體,但在發育過程中,細胞會逐步擁有兩套DNA,變成正常的雙倍體,這讓科學家感到異常驚奇,不明白自然界通過什麼方式在“糾錯”。

  另外,拿出任何一個“孤雄單倍體胚胎”細胞,都可以當作精子使用,使卵細胞受精,並生下正常小鼠──可惜的是成功率比正常精子低了4-5倍。但好處在於,這種“人造精子”的基因可以被“加工”,比如敲除或增加某個基因,這使得科學家能方便地製造出實驗所需要的小鼠模型,而且保證能將基因的“加工結果”穩定地表現出來,並遺傳給後代。

  徐國良介紹,一般小鼠繁殖一代需要約3個月,而按照傳統方式,要繁殖2-3代小鼠才能獲得所需要的轉基因或基因打靶小鼠,如果利用這種新技術,1-2代即可搞定,相當於將實驗週期縮短了1-2倍。

  “如果這種方法運用到像猴子這樣的非人類靈長類實驗動物上,效果將更顯著。”李勁松説,因為猴子的繁殖週期以年計,且一般一次只生一胎,靠“撞大運”方式獲得需要的轉基因動物,成本十分高昂──這種新方法無疑大大縮短了培養時間,降低了實驗成本。(記者許琦敏)

   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新民網聯絡,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52921234—641133 021-52921234轉新民網
傳真:021-62677454
郵箱:稿件處理
處理時間:9:00—18:00

熱詞:

  • 加工
  • 基因打靶
  • 科學家發現
  • 小鼠模型
  • 受精卵
  • DNA
  • 糾錯
  • 撞大運
  • 雙倍體
  • 轉基因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