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做“臨時工”的母親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9日 1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北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母親永遠是個“臨時工”,勞動了一輩子。

  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那時的大多家庭婦女都在外邊幹臨時工。所謂的臨時工就是非正式職工的勞動者。那個年代沒有私營企業、商店和市場是國營的,職工都叫國營職工,當上國營職工就是端上了鐵飯碗,幹好幹壞都開支,一般是坐辦公室或幹的是技術工種,像一些出體力的活兒是不幹的。如果哪個單位要用勞力,就須通過勞動部門開介紹信,否則,不準隨意用臨時工。一個臨時工每天大約掙1.34元,活重一點的一天1.64元,不用可隨時解雇。

  母親就是這樣的臨時工,在被服廠縫扣眼。每天一早,母親到廠裏把衣服背回家,坐在炕沿兒上開始緊張的一針一線地釘扣、鎖扣眼,多幹多掙,母親就會到很晚才休息。那時,我14歲,放學後就伴在母親身邊,試着幫母親釘扣,母親就為我引好針,然後打好疙瘩,我笨拙地釘起來。儘管釘得不好,母親還是誇獎我,高興地説:“好哇,從小應該養成愛勞動的習慣,長大了才能幹啥像啥。”鎖扣眼兒的活不好幹,技術要求高,要一針一針地把線盤緊、盤齊。用母親的話説就是針線鉤連,針腳密實,環環相扣,一針到底。不過,沒幾天工夫,我終於學會了鎖扣眼兒。再後來我就替母親到被服廠背活兒,一次少背,從5件背到10件,後來就能背20件了。這一背就是兩年。

  進入上世紀70年代我們哥幾個相繼上了初中和高中,家裏用錢多了,母親就把鎖扣眼兒的活放到晚上幹,有時一幹就是一個通宵,白天還要到附近的種子公司去背種子。那時的種子儲存在糧囤子裏,糧囤子是用玉米稈皮編織成的席子一圈一圈的,直徑和高度有十幾米。當種子囤到一人高時,人就上不去了,只好搭跳板,種子囤得越高,跳板搭得就越多、越高、越危險。那時沒有機械化,只好用人硬往上背和扛。所以,上跳板是臨時工中最累的活兒。一次,我給母親送飯去,老遠就看見母親背一大半麻袋種子,在跳板上艱難地向上走,因為背的種子沉,怕後仰掉下去,有時會把腰深深地彎下去,一隻手死死地拽住麻袋口,另一隻手就得把着跳板,一步一步艱難地向上攀登,不時會停下來,悶着頭喘幾口大氣,然後繼續往上攀,踉踉蹌蹌,真是又累又危險。我當時本能地跑過去,在後邊一把扶住母親,母親也沒回頭,哈哧哈哧地一氣兒背上去,然後一側身將麻袋口松開,種子便嘩嘩地淌進了囤子裏。母親這才直起腰,轉過身來,拉着我走下了跳板……

  幼年的記憶永遠地鐫刻在我的腦海裏,母親的勤勞精神也鼓舞了我們,我們也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我曾幹過採石工、建築工、養路工……與過去不同的是,現在再也沒有鐵飯碗了,實行了合同制,與過去的臨時工差不多,幹不好照樣回家去。勞動強度也低了,鎖扣眼兒有鎖眼機、囤糧食有傳輸機、蓋樓房都用升降機和塔吊機了、修路有碾壓機……再也不用兩隻手硬幹了,過去養路工是騎自行車上路,現在都騎摩托或坐小車上班了。

  時代變了,母親也老了。然而母親仍勞動不止,幹不了重體力活,就在家為我們看孩子,成了家裏的“臨時工”。我們怕母親受累,就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去。可母親又偷偷接回來,説,幹慣了,不幹點啥不得勁兒。

  我説,媽,您的“臨時工”也該下崗了!

  母親咧開嘴笑了,我看到母親僅剩的幾顆牙也不知啥時掉沒了,可母親仍咧着嘴笑得很幸福……

熱詞:

  • 臨時工
  • 母親
  • 扣眼兒
  • 碾壓機
  • 養路工
  • 傳輸機
  • 愛勞動
  • 塔吊機
  • 鎖眼機
  • 玉米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