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嶺南寫真:武廣高鐵下歸僑採茶忙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9日 07: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陣春雨過後,大山深處的英紅9號茶園滿眼新綠,戴著斗笠、身披雨衣的採茶女們輕柔地拈起嫩綠的新芽放入背簍,動作嫻熟。不遠處,一輛高鐵列車飛馳而過,將人們從世外桃源般的世界拉回現實。就像其戴著五顏六色的斗笠一樣,這些採茶人也有著各自不同的背景——來自13個國家的歸僑僑眷。

  近日,中新社記者跟隨國務院僑辦“走基層 僑鄉行”採訪團來到廣東省英德華僑茶場,探訪歸僑僑眷採茶人的生活。

  英德華僑茶場創辦于1957年,曾經安置過26個國家、地區的歸僑,目前仍有4500名來自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歸僑和僑眷在這裡居住,主要以茶業為生。

  劉蘭英是英紅9號茶園的採茶女,今年39歲。7歲時她隨父母從越南回到中國,被安置在英德華僑茶場,她的丈夫也是歸國華僑二代。憶起兒時剛到中國的生活,劉蘭英説,那時候條件很艱苦,家裏兄弟姐妹多,在山區裏生活困難。現在的生活條件得到大幅提升,父母從英德華僑茶場退休後也可以享受政府的醫療保險和養老金,生活有了保障。

  實際上,6年前,劉蘭英並不是以採茶為生,而是與丈夫一起到東莞打工。2006年,為了照顧家裏的小孩和老人,劉蘭英選擇回到英德華僑茶場工作,而他的丈夫繼續留在東莞。

  和劉蘭英的情況一樣,在英德華僑茶場做採茶工的大部分是已經結婚並且有小孩的女性,在這裡工作既可以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也可照顧一家老小。

  近年來,英德華僑茶場的很多國有茶園承包給個人經營,採茶工也由原來的國有企業員工變為私營企業員工。雖然沒有國有企業員工每月穩定的收入來源,但劉蘭英對目前的工資水平還比較滿意,“根據等級不同,茶葉按照重量計算,好的時候一天能掙一百多,少時也有七八十。”她現在的平均月薪有兩千多,與在外面打工差不了太多。

  33歲的鄭斯能是茶園為數不多的“採茶男”,他在中國出生,父母則是從越南歸國的華僑。已經結婚並且有一個小孩的鄭斯能原來也在外地打工,近年來,由於當地與沿海城市農民工的工資差異逐漸縮小,於是他便選擇回到家鄉工作,理由是“不僅自由,還可以方便照顧家人”。如今,他和妻子伍秋麗已經在這片茶園工作了四五年時間。

  原來經濟、交通均欠發達的英德山區,如今已經有京珠高速公路和106國道貫穿南北,武廣高鐵英德西站也已經於今年4月1日開通。這裡亦在規劃工業園區,截至目前,僅成立於2008年的英德英紅園就已經吸納入園企業49家,億元以上項目23個,總投資約159.48億元,項目全部投産後預計年産值約200億元,可以吸納當地人回來就業。

  傍晚,採茶工下班後,騎著摩托車呼嘯而過。未來若干年內,會有更多在外地打工的歸僑僑眷們回到家鄉。(完)

熱詞:

  • 採茶
  • 歸僑僑眷
  • 茶場
  • 寫真
  • 茶園
  • 斗笠
  • 重量計算
  • 2008年
  • 茶業
  •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