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烏魯木齊縣20余個種植業村全實現“一村一品”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8日 1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疆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疆網訊(記者宋建華報道)4月26日,在烏魯木齊縣水西溝鎮東灣村的大棚區,村民們正忙著收割蔬菜,然後統一交給合作社。

  12時,記者來到了村民孫德強家的溫室,溫室門口,十余筐油白菜已碼好,走進溫室,一陣熱浪迎面撲來,記者的眼鏡上結了一層霧,大棚內青的黃瓜、綠的茼蒿、翠綠的油白菜煞是好看,一身單衣的孫德強正忙著割油白菜,孫德強説,收割油白菜要彎下腰將根部割掉,然後將黃葉去掉。記者試著拿起鐮刀幫著收割,收割十余棵菜後就感到有些腰酸,而57歲的孫德強卻已是忙碌了一個多小時。

  “我也累,這些菜都是用汗珠子種出來的,最近價格好,不趕緊收就趕不上合作社拉菜的車了。”孫德強擦了一把鬢角滲出的汗水,笑著説。

  説話間,孫德強的鐮刀更快了,記者幫著他將菜搬到門口,半小時後,0.3畝地的油白菜收割完了。

  看著合作社的車還沒到,孫德強打開自動卷簾機的開關,將棚膜捲起一些給菜“放風”,補充新鮮空氣。

  “種大棚蔬菜40多年了,自從三年前村裏統一建大棚後,我算是趕上了好時候,大棚有補貼、種子有補貼,還有技術指導。”孫德強説。

  2008年,根據當地光熱條件充足、有溫室大棚種植歷史的條件,烏魯木齊縣在東灣村實施“一村一品”工程,在當地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建設了400畝鋼架溫室,並指導當地農民集中種植無公害蔬菜。

  説話間,村合作社收菜的車開到了門口,過秤後,孫德強並沒要求現場結賬,“這是老規矩,等菜銷完,我們再統一領錢,都是自己人。”

  孫德強説,溫室大棚2008年就建起來了,可那會菜種出來賣不掉,價格還壓得低。“去年年底,我們成立了自己的愛農合作社,自己聯絡買家、送菜。”

  合作社成立後,東灣村50余戶菜農全部入社。

  為確保蔬菜質量安全,在縣農牧局的幫助下,當地村委會建立了農産品質量安全檢測點,確保兩周檢測一次蔬菜,“送菜時,那個檢測報告比什麼都管用。”孫德強説

  菜裝完,孫德強摘了一堆頂花帶刺的小黃瓜,邀記者在溫室門口曬太陽,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他和老伴還有在村委會當村官的女兒一共有兩畝地大棚,一畝種玫瑰、一畝種蔬菜,今年已見現錢近三萬,“刨去人工,也有小兩萬收成,這還只是上半年的收入。”

  燃了一袋旱煙,孫德強細細品著:“當了一輩子農民,我現在悟出了一個理兒:一家一戶單打獨幹不成事大家抱團發展才掙錢。”

  據了解,“一村一品”是以村為單位,按市場需求,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傳統優勢和區位優勢,通過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和市場化建設,提升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

  目前,烏縣20余個種植業行政村已全實現“一村一品”,在促進農牧民增收中發揮了很大作用,2011年,烏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7851元,同比增加866元,增長12.4%。

  今年,烏縣還將大力發展林果業、旅遊業和特色養殖業,在烏縣剩餘的近20個牧業村實現“一村一品”。

熱詞:

  • 孫德強
  • 卷簾機
  • 烏魯木齊縣
  • 種植業村
  • 一村一品
  • 合作社
  • 收割
  • 溫室
  • 蔬菜質量
  • 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