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追求幸福的權利與路徑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8日 17: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羊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4月25日,香港宣佈自2013年起,公立和私立醫院將停收“雙非”——夫婦雙方皆非港人的孕婦。

  這是可以想得到的一個必然結果。候任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錶示,歡迎私家醫院停收“雙非”孕婦的決定,認為這有助解決“雙非”孕婦的問題。香港曾有92%受訪市民贊成“雙非”子女不獲居港權。香港畢竟彈丸之地,人口密度已經夠高,如果夫妻雙方都是內地人士,懷孕的準媽媽卻跑到香港去生孩子,想讓孩子變成香港人,這明顯是佔用香港的有限資源。

  一方面我們體諒內地公民嚮往香港的熱切心情,另一方面我們也理解香港民眾的普遍心態。大家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但是追求幸福的路徑要考量,即使是“撞上幸福”,也得考慮“撞”的方式,要合情合理合法,要顧及權利相關方的利益。追求幸福的權利要被尊重,但你的“增量幸福”不能以別人的幸福減退為前提。

  “撞上幸福”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吉爾伯特教授提出的形象概念。吉爾伯特在哈佛開設幸福課,大受歡迎,他被稱為“幸福教授”,著有《撞上幸福》,他關於幸福最鮮明的觀點是: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人類可以預見未來,因此人類也就有了區別於其他所有動物的幸福感;但是,人類對於未來自己的“情感預期”,往往和實際有著很大的預測、預期偏差。

  吉爾伯特通過大量奇異的實驗,引用大量的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的研究成果,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你以為中大獎可以讓你幸福無比,被解雇會讓你一蹶不振,但事實上,中獎的幸福感遠沒有你預期的那樣強烈持久,被解雇的失落感也遠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痛苦。

  這個理論恰好拿來勸慰那些試圖去香港生孩子的“雙非”孕婦:讓孩子成為未來幸福“香港人”的預期,同樣會有偏差,這得承認;讓孩子生在香港,這仿佛像是中大獎,可是幸福感遠沒有你預期的那樣強烈持久;如今香港停收“雙非”孕婦,就像那被解雇的失落感,但也遠沒有那麼的痛苦。

  吉爾伯特認為,我們都有一個與生俱來的“幸福基礎值”,生活中的成就與挫折,往往只是短暫地改變我們的幸福水平,很快我們就會回歸自己的“幸福基礎值”。吉爾伯特揭示了人們對於幸福的種種誤會,比如在美國的調查發現,對於疲憊不堪的媽媽們來講,撫養孩子的樂趣僅比家務高一點點,倒是孫子輩所帶來的幸福更多。

  從個人的角度看,一個家庭追求幸福的管道和路徑其實是很多的;從整個制度環境看,努力改變不適合孩子成長的教育環境、生存環境和社會環境,則至關重要。比如,留守兒童所處的環境,大大削弱了一個家庭的幸福感。從某種角度看,“雙非”孕婦在港産子,也是在製造另一種“留守兒童”——其中不少 “雙非”兒童的父母,計劃讓孩子在6至11歲期間回流香港接受教育。如果整個內地的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都接近香港了,那麼,真的不會有多少“雙非”家庭唸唸不忘要跑到香港去生孩子。(南方網編輯:東雪)

熱詞:

  • 雙非
  • 留守兒童
  • 孕婦
  • 追求幸福
  • 香港人
  • 路徑
  • 教育環境
  • 撞上幸福
  • 生孩子
  • 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