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藝術批評”開始遭遇質疑 由誰批評藝術批評?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8日 14: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當今“藝術批評”遭遇越來越多的質疑,或認為其中充斥吹捧虛誇氣息,或譏諷批評言論和藝術實踐脫節,無法對藝術創作、藝術市場産生正面引導作用,進而,連藝術批評存在的意義也變得可疑起來。在藝術資本和大眾媒體崛起的當今,藝術批評影響力式微,而藝術家們將作品安置在拍賣會拍出高價,在美術館舉行大展,在大眾傳媒和時尚雜誌閃耀出場,其“定位效果”來得更為醒目和實惠。於是,許多批評文章僅僅成為展覽運作中的一個組成項目,習慣性地填滿畫冊前幾頁的版面,順帶著出現在各種藝術雜誌上作為宣傳資料的一部分。

  戲劇性的是,單純就批評文字的産量而言,隨著中國藝術市場的繁榮,展覽畫冊和藝術媒體的爆髮式膨脹,近年來的年均批評文字産量遠遠高於十年、二十年前。在這樣生産繁榮的時代,藝術批評的“質”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有多少文章真正具有批判性和反思精神呢?這值得美術理論界認真思考。

  批評家群體的演化

  從大背景來説,藝術批評對藝術創作、藝術市場的影響力在降低,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國的藝術從業者都在專業體制內生存,評論家們在很有限的幾種刊物上發表的言論,在藝術圈、文化圈能産生很大影響,這無疑和當時相關信息的傳播方式直接有關數量有限的發表平臺,相應的形成了當時依賴於專業媒體的批評體系。而在新的社會環境和傳播環境下,一方面出現了多種市場化的藝術媒體以及關注藝術話題的時尚、大眾類媒體,而且藝術生態中的各種角色都可以通過不同渠道、資源影響藝術批評的生産和傳播;另一方面,藝術評論原來依仗的“意義平臺”業已分解,書面文字已經不是獨霸性的傳播介質,各種影像、圖片充斥在觀者的眼前,書面語、學術性的藝術批評面臨迅速增多的藝術新聞通訊語體、對話語體、特寫語體的競爭。

  更重要的是,藝術圈的外延也在過去十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之前的藝術圈主要由藝術家和批評家、美術館員和各類文化觀者構成,現在越來越多的藝術經紀人、收藏和投資者加入了這個行列。藝術批評家的社會地位乃至收入一度曾與藝術家、美術館管理者等基本平行,可隨著藝術市場的勃興,藝術家、畫廊主和收藏家們似乎成為更大的得益者,而且隨著大眾媒體和時尚媒體的興起,批評家們的影響力似乎已經轉入收藏家、畫廊主、美術館館長和時尚雜誌主編手中,這讓批評家們自己也開始焦慮:在今天的藝術世界中批評存在的意義何在?

  甚至,這也不僅僅是中國藝術界的特殊問題,歐美藝術界也有類似的趨勢,媒體評選的藝術界權力榜、影響力榜單上,佔據主要位置的也是藝術家和藝術經紀人、收藏家、美術館館長,批評家們則少的可憐。

  批評家群體近年來主要沿著兩個方向分化,部分主要從事策展乃至開設畫廊,於是他們的批評文章的産量就大大下降;另一些在教育、研究機構或企業任職的同時兼職從事藝術批評寫作,因為寫作批評文字收入頗微,所以目前的批評家普遍都是兼職狀態。

熱詞:

  • 藝術批評
  • 批評體系
  • 藝術市場
  • 藝術創作
  • 藝術世界
  • 藝術評論
  • 藝術實踐
  • 批評藝術
  • 藝術生態
  • 批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