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華西都市報:立頓茶葉疑雲身後的"高傲不信任"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7日 23: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佈調查報告,指“立頓”的綠茶、茉莉花茶和鐵觀音袋泡茶,均含有被國家禁止在茶葉上使用的高毒農藥滅多威。對此,立頓茶生産商聯合利華發佈聲明表示,“我們生産的立頓茶系列飲品完全符合中國國家標準中關於農藥殘留的規定,是安全和合格的産品。”

  輿論強勢跟進後,關於立頓、關於國標,坊間已形成鮮明的意見傾向。於是,“含毒茶包”、“寬鬆國標”,一次次被復述。但事實上,僅僅依據現有證據,姑妄定論未免不智。一方面,作為獨立的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之操作科學性,與鑒定規範性,其實有待確認;另一方面,關於“農藥殘留”國標,確乎不曾接受一番公平、全面的“再審視”。

  最嚴肅的敘述,當是“立頓茶包被某環保組織檢出高毒農藥”,而非“立頓茶包,被檢出高毒農藥”。輕易略去“行為主體”,往往會造成誤解,受眾會認為,這是一個蓋棺論定式表達。考慮到信息傳播,很大程度就是“概括—簡化—符號化—口號化”過程,可以想見且已被證實的是,“立頓有毒”已成最終的“輿論産品”。

  立頓是否有毒?已有信息指向“有毒”,卻仍不足將之“坐實”。環保組織一紙報告,並非終極“判決”。因為,此間職能分工傳統下,專業、權威、官方系統內的鑒定機構,才是理論上的唯一裁斷方。因此,等官方結論出來後,公眾再作行動不遲。然而,甚少有人等待,與之相反,“一説就信、急急避險”成了主流的選擇。不得不説,官方鑒定機構一再的作為不力,加之食品領域醜聞連連,已然培育出“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世俗生存策略。

  在意見市場內,“官方鑒定”以其一貫的滯後與不靠譜,漸漸失去了擁躉。作為替代物,媒體揭黑、名人吹風、環保組織的報告,在很多人看來,成為值得信賴的內幕來源。以立頓茶包為例,儘管多數人對“綠色和平”知之甚少,可還是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認可其結論”。對某方的不信任,竟演變對其他方的輕信——即便這是一家稍顯陌生的環保組織,即便僅有極少量的抽樣樣本。

  民眾心理預設的根本性改變,或許才是一切的根源。即,從前人們默認食物是安全的,不安全的食物乃異類,非充足證據而不輕信;而現在,很多人默認食物是危險的,任何人説“某物含毒”,都極易引起共鳴。一種“反權威”的立場,使得官方鑒定機構處境尷尬,民眾不再信任、乃至排斥其履職。但,在民間鑒定發育不彰的語境下,那種“高傲的不信任”奢侈且危險。

熱詞:

  • 立頓
  • 環保組織
  • 綠色和平
  • 茶葉
  • 有毒
  • 滅多威
  • 農藥殘留
  • 高毒農藥
  • 坐實
  • 再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