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我們的5年:黃沙頭變成繁華小鎮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7日 18: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青海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青海新聞網訊 四月的青海,春風習習、陽光明媚。從西寧出發沿著西久公路前行,穿過碧波盪漾的黃河,一片片山巒草原開始透出春天的氣息。行至貴南縣黃沙頭,一座新建的草原小鎮讓記者眼前一亮:一排排嶄新的藏式民居整齊劃一,寬闊的道路整潔衛生,摩托車修理店、小型超市、各類特色飯館裏人頭攢動,一張張洋溢著幸福的笑臉迎接著過往的行人……

  五年前,黃沙頭只是西久公路和貴南至澤庫公路沿線的一個地名,道路兩側只有零星的幾間破土房和幾頂牦牛帳篷,過往的車輛很少駐停。在很多人記憶中人煙稀少的荒涼之地,如今卻變成了一座人氣興旺、熱鬧繁華草原小集鎮。

  “黃沙頭的變化還要歸根于黨和政府實施的遊牧民定居工程。”親歷了黃沙頭變化的貴南縣森多鎮黨委書記加巴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因。“2009年國家實施遊牧民定居工程,按照牧民群眾的意願,將交通便利的黃沙頭確定為森多鎮的遊牧民定居點。三年來,297戶牧民從環境惡劣、交通不便的山溝搬到了黃沙頭公路沿線定居,不僅改善了牧民的人居環境,還壯大了集鎮規模。”

  走在草原小鎮,居民區內道路硬化,幼兒園、文化活動中心、衛生院、水管所、派出所、林木管護站及森多鎮5個村的村委會都建到了小鎮。牧民家中通電率達100%,人畜飲水工程讓自來水管道通到了家家戶戶的廚房……加巴説,近年來,隨著遊牧民定居房在公路兩側修建,縣上為小鎮專門配套了道路、防洪、電網改造、供水、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今年鎮政府和小學將搬到黃沙頭,為讓新的森多鎮成為以發展牧業和商業服務為主的草原新鎮,縣上已組織完成了森多鎮鎮區規劃,並計劃投資3000萬新建一處大型畜産品交易市場、停車場等,使城鎮的功能進一步完善。

  目前,黃沙頭集中在西久公路和黃澤公路沿線的各類商鋪共有85間,個體經營戶達到了93戶,經營項目涉及商品百貨、餐飲、加工維修等。經營者80%為當地牧民,不僅滿足了現有居民的生活所需,還使牧民在離土不離鄉的情況下,在保證牧業收入的同時,將剩餘勞動力從傳統的畜牧業中解放出來,轉入了牛羊畜育肥、深加工和商業服務等二、三産業中,拓寬了增收渠道,增加了收入,繼而進一步緩解了人草畜矛盾,保護了草原生態。

  背景鏈結:

  2009年以來,我省在藏區全面實施有史以來針對牧民單項補助最高、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遊牧民定居工程。截至2011年底,國家發改委下達72710戶,全省共開工建設69850戶,佔計劃的96.07%,完工64066戶,佔計劃的88.11%。

  目前,全省六州一地32個縣的4.34萬戶、27萬牧民搬入新居。特別是海西集中率達100%,天峻、剛察、同德等9個縣,在縣城集中的規模達到千戶以上。在實施過程中,各級政府多方籌措資金,執行優惠政策,幫助貧困戶實現了建新房的願望。

  遊牧民定居工程的實施,不僅為牧區分流出來的富餘勞動力從事二、三産業開闢了良好的就業渠道,還緩解了人、草、畜矛盾,減輕草場壓力,保護了草原生態安全。同時,從根本上改變了牧民群眾的生産和生活條件,有效解決了牧區長期存在的上學難、看病難、行路難、轉變生産方式難的問題。(作者:羅連軍)

熱詞:

  • 黃沙
  • 澤庫
  • 遊牧民
  • 公路
  • 草原小鎮
  • 2009年
  • 草原生態
  • 貴南縣
  • 駐停
  • 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