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雲南審計廳長的僑鄉"民情日記":記錄有溫度的民意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7日 13: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昆明4月25日電 題:雲南審計廳長的僑鄉“民情日記”:記錄有溫度的民意

  作者 胡遠航

  “出老320國道,一條坑坑洼洼的沙石路延伸到了龍洞村。村子與滇西抗日的主戰場──松山遙遙相對。村民們早晨6點多鐘下地幹活,中午回家吃個午飯,再繼續到田間勞作,直到晚上8點多鐘收工回家。早出晚歸,兩頭見黑。但辛勤的付出沒能改變他們的貧困和落後的面貌。”

  “與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相比,城市與農村的差距依然非常巨大。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普遍不高,不會規劃自家的生産、不善理財,農業仍然沒有形成集約化和規模化生産。村子周圍垃圾四散,看來隨著農村現代生活要求的提高,加大對農村的基礎設施投入應該成為各級政府的一項工作重點。”

  ……

  在雲南省審計廳廳長劉明的記事本裏,密密麻麻地記載這些內容。這是他近日在僑鄉保山市施甸縣太平鎮龍洞村,駐村聯戶時撰寫的“民情日記”。

  與某些“輕描淡寫”的“民情日記”不同,這篇並不長的日記記錄著村子裏不少有溫度的民情:農民只種包谷而沒有種烤煙,是因為沒有掌握栽植技術,也不懂得規劃種植,不懂得家庭理財;種石斛每畝年收益可達5.5萬元,龍洞村的産業發展空間還很多大;農戶的“一折通”和養老保險存摺裏到底進了多少錢……

  劉明在日記中寫道,在觀察多日後,他發現造成當前農村貧困的原因主要有四個,一是缺乏生産技能;二是不善理財;還有部分農戶或因缺乏勞動力,或因病返貧。而因為連旱、基礎設施落後等原因,村子也正遭受用水之困。

  “不少村民不會种經濟作物,年收入是多少、每年政府都給了哪些補貼、飼養了多少只雞,他們自己一時都答不上來。”劉明感嘆,政府亟需加大各種農業技術和家庭理財知識的培訓和推廣力度,因地制宜發展種植産業,推動農業産業化。

  隨著劉明的“民情日記”被公開,不少媒體稱讚該日記對於如何發展農村經濟、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記’只是一種形式,把事情辦好,把問題解決好,才是真正的目的。”劉明説,針對村子水利設施落後一事,雲南省審計廳與該鎮統籌制訂“一攬子”建設規劃,並協調有關部門給予資金支持。此外,還充分發揮了審計廳審計監督職能,確保惠農政策和惠民資金真正落到實處。

  “挂職其實是一種人生財富的積累,可以完善自我、造福基層、服務民眾。而工作做到位了,民眾會心存感激。”劉明説。(完)

熱詞:

  • 民情日記
  • 審計廳
  • 惠農政策
  • 審計監督
  • 僑鄉
  • 民意
  • 龍洞村
  • 種植
  • 家庭理財
  • 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