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人民日報:要讓基層文保不犯難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7日 06: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對於一個文化遺産大國來説,這些統計數字雖不一定精準,卻足以讓人深思——在全國3200多個縣級以上行政區域中,設有文物行政主管機構的僅有752個,不足1/4;文物機構在編人員僅僅6600多名,對比第三次文物普查中766722處不可移動文物,相當於每人對應116處——在這樣的數字對比中,宣稱對文物,尤其是田野文物嚴防死守,顯得有些蒼白。

  近幾年,田野文物安全形勢日趨嚴峻,廣西靖江王陵,陜西秦東陵、唐建陵,河北中山王陵、趙王陵、清西陵等帝王陵寢已先後發生盜掘或盜竊案件。國家文物局多次發出通知,要求各級文物行政部門對轄區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其他重要田野文物,加大巡查時間、頻率和範圍,重點加強夜間巡查,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實現全天候巡查管護。

  可是,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這一切如何實現?我國大多數不可移動文物分佈在縣鄉一級的基層,甚至在偏遠地區,而這些地方的文物行政執法能力卻是最薄弱的,這個矛盾如何解決?

  不容否認,我國文物行政機構形成了倒金字塔結構,即編制最完整、人員最多的是國家文物局,省一級的文物管理部門開始縮水,1/3的只是處級或者副廳級單位,更不用説縣區一級了。基層的文物保護經費的投入、管理機構和執法機構設置、從業人員數量和專業化程度上,都與其所承擔的保護任務的艱巨度存在極大落差。

  政府也在致力於形成文保的合力。2011年5月起,公安部、國家文物局在國內17個重點省份聯合開展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將盜掘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和省級文保單位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盜竊珍貴文物,倒賣國家禁止經營文物的“三類大案”,一律列為公安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掛牌督辦案件。國家文物局還啟動了“文物安全綜合管理實驗區”試點工作,在文物資源密集的地市級行政區域,對區域內的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等的安全防範設施建設給予傾斜性支持,將文物安全逐級納入政府考核範圍,建立打擊文物犯罪長效機制。

  但是,政府運動式的打擊遠不如社會的長效參與來得深入。早在1997年,國務院就作出了建立和完善“國家保護為主,動員全社會參與”的新體制的部署。説到底,田野文物的保護必須要人到、物到、錢到,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就是扭轉文物行政體制的倒金字塔,否則文物保護就難以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文物保護也註定要“任重道遠”。

熱詞:

  • 文保
  • 中山王陵
  • 秦東陵
  • 基層
  • 國家文物局
  • 打擊文物
  • 古墓葬
  • 古文化遺址
  • 倒金字塔結構
  • 靖江王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