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76名民族兄弟的大家庭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5日 16: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天山網原創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天山網訊(通訊員賈群德 王曉粱報道)4月23日,對於距團部78公里之遙的農二師31團11連的76名民族兄弟而言,又是一個值得慶倖的日子。經過團黨委同意,報請當地政府批准後,3口120米的深水井完成了洗井工作並投入春播使用,結束了長達54年農業生産用水上的緊張局面。

  74歲的維吾爾族老人熱合曼巴吾東忘不掉的是,還是在5個月前,當團黨委得知老人家裏5個子女上大學,家庭條件還比較困難時,當即決定給她家送去1噸取暖用煤,同時又決定給所有23戶維吾爾族和11戶及其他民族家庭每戶1噸的取暖用煤。也就是這個于2004年新入圍的連隊,在團黨委的關心下,正一步步成為76名民族兄弟的大家庭。

  82歲的離休職工徐世全是連隊過去和現在的有力見證人。這位在連隊生活了50多年的老人感觸地説“11連過去是工一師留守處老弱病殘人員。隨著時代的變遷,連隊成了被遺忘的角落。人均土地面積少,少數民族人員多,收入低,人心散是連隊的主要特點。2004年劃歸31團後,連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哈薩克族大媽海力切木斯迪克知道,她所在的連隊雖然離尉犁縣城只有3公里之遙,但生産生活用電一直沒有得到解決。也就是連隊劃歸團場的第二年,31團便投資60多萬元對連隊進行了農網改造,不僅使76戶少數民族家庭徹底告別了用不上電的歷史,而且也使生産用電得到了保證。

  31團黨委一班人清醒地認識到,要穩定人心,就要從安居工程抓起。2006年以來,團場以每戶補貼12.5萬元的標準,新建住房76套,使42戶少數民族職工家庭住上了磚混結構住房。又針對學生集中到團中學上學的實際情況,免除了36名孩子到團中學上學住校費和往返的交通費,每年使每個孩子為家庭節約開支800多元。也就是在2009年,為了實現連隊與庫爾勒到尉犁縣飲用水並網,31團又拿出32萬元資金對全連職工家庭的自來水管道進行徹底改造,使11連居民喝上了乾淨衛生的飲用水。

  對於承包職工嚴紀良而言,讓他怎麼也想不到的是,3年前,他承包的45畝棉花單産還只有不到300公斤,現在達到450公斤。也就是2010年,團黨委利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投資,投資360余萬元對連隊的3.9公里的農渠進行了防滲,新建高新節水加壓棉花滴灌面積4000余畝,使連隊棉花每畝較往年增産籽棉150公斤,每畝節省水費40 元,職工每畝地增加收入1000元,他所承包的45畝土地凈收入增加了4.5萬元。同一年,團場又投資19.5余萬元,把連隊3 公里的農田道路改建成硬質路面,徹底改變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狀況……

熱詞:

  • 連隊
  • 31團
  • 團黨委
  • 2004年
  • 取暖用煤
  • 洗井
  • 尉犁縣
  • 農網改造
  • 2009年
  • 住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