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拓展服務群眾新模式——吉林農安縣基層組織建設記事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5日 03: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吉林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農安縣合隆鎮陳家店村的喜事可挺多。

  一是農民社區一期工程5棟住宅樓竣工,300多戶村民已入住。村民嚴喜鳳不久前剛搬進了70多平米新樓,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陳家店村結合改造農村泥草房安居工程,實施土地流轉,集中建設了農村新社區。用原來房屋與新建住宅進行置換,流轉出來的多餘土地作為招商用地,獲得資金補給村民。二是新建成的三層樓村部。“這是老百姓的家。”村民邊辦事兒邊向記者訴説自己的心情。從2005年以來,村兩委班子辦公就一直四處“打遊擊”,村主任文業勝告訴記者“公章就只能天天在兜裏揣著。”省委開始基層組織建設年以來,按照村裏“一事一議”規定,經村民代表大會決定,建設新村部,於是有了“功能齊全、辦事便捷”的多功能服務窗口。村部裏有了會議室、培訓室、圖書室,分為辦公區、展示區、培訓區,開展了“一站式全程代辦”服務。

  短短幾年,陳家店村從負資産100多萬元,到現在固定資産4000多萬元,離不開陳家店村創建的“黨總支+合作社+公司”的“1+2”村級組織建設新模式。這種模式是在黨組織的引導下,以農戶為主體,以産業為依託,以富民為目的,以專業合作社和公司為載體所形成的組織帶動新模式,使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途徑有了新拓展。村支書林青遠告訴記者:“一個支部有沒有凝聚力、戰鬥力,在於你能不能為老百姓辦實事。基層組織就是要源於群眾回歸群眾才有活力。”

  現在農安在全縣115個村推行“1+2”模式,已有30個村粗具規模,在産業鏈上組建黨組織675個,形成了以組織模式創新助推全縣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新路子。

  離開陳家店村,來到了永安鄉羊營子村。曾經十年換了九任村支書的“後進村”如今一片祥和景象。

  從村主任助理到村支書的李金新,經過十多年的埋頭苦幹,自己辦起了兩個糧庫,一個養牛場,是一名擁有幾百萬元固定資産的農民企業家。2011年10月被選為村支書,“先讓基層組織扎穩”,帶著這個初衷,面對村裏200多萬元外債的現實,李金新墊資86萬元,為村裏建成了新的村委會辦公室,佔地3000余平方米,結束了以往村兩委班子在樹林裏、車裏開會的歷史。

  然後,李金新又把目光投向了村經濟的未來發展。羊營子村有500多公頃的地處於低窪易澇狀態,村民們每年在這塊地上撒點葵花子、高粱等耐旱作物種子,豐收就算幸運,不收就是天意。李金新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他自掏腰包4萬元,雇了2台抓溝機,挖出7條排水溝。今年按照村民的意願,140戶的100多公頃澇洼地加入了村合作社的集約化經營:“這片兒我們今年種綠色水稻,商標都已經註冊了,訂單已經簽了。”李金新向記者描繪著羊營子村的美好前景,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去年,由村幹部&&成立的鑫旺種植合作社,實行土地連片經營、大壟雙行播種、膜下節水滴灌、機械化經營,村民年人均收入從原來的4000元,增加到7000余元。今年的綠色水稻種植又將給村民們帶來新驚喜。

  逐村逐戶對農村青年人才、農村鄉土人才、復員退伍軍人和畢業回鄉的大中專畢業生等各類人才進行普查,廣泛選拔、吸收農村優秀青年人才,儲備到人才庫中。縣委採取“留椅子、搭梯子、讓位子”的方式,加大崗位鍛鍊力度。去年村“兩委”換屆中新上任的村黨組織書記全部都是青年人才,且100%是項目支書。

熱詞:

  • 農安縣
  • 服務群眾
  • 基層組織建設
  • 村民
  • 農村鄉土人才
  • 營子村
  • 打遊擊
  • 一事一議
  • 村支書
  • 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