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姓氏演變揭示人口遷移與歷史事件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4日 22: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姓氏通過父系得到繼承,這意味著可以將它們視為Y染色體基因的標記。因此,姓氏分佈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遺傳結構和歷史社會行為,比如人口遷移的作用。”這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了姓氏作為一種遺傳印記的特殊意義,由北京師範大學系統科學系博士陳家偉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袁義達&&完成。

  “就姓氏而言,中國人比較獨特。12.8億中國國家居民身份證信息數據顯示,中國人共有7327個姓氏(基於2007年數據)。但實際上,有效姓氏數(表示姓氏集中程度的指數,集中程度越高,有效姓氏數越小)相對其他國家較小,100個最常見的姓氏佔了人口的85%,姓氏相對集中。”陳家偉説,“這意味著,相比其他大部分國家,中國姓氏包含了更多的文化與遺傳信息。”

  陳家偉介紹説,中國的姓氏經歷了大約4000年的演變,其記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的夏朝。自宋朝以來,由於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中國姓氏通過世代傳承得到很好的保存,其分佈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

  陳家偉及其團隊利用同姓率(isonymy)理論分析了12.8億中國國家居民身份證信息數據,在省、市、縣三個層面上研究了人口結構和演化規律。這種理論提供了一種通過研究姓氏分佈來探究人口結構的方法。其中包括測定遺傳距離,即一個物種中不同種群之間的分佈差異。

  該團隊重點研究了人口遷移和漂移對中國人口結構演變的影響。研究發現,最高水平的姓氏多樣性主要出現在長江流域,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研究認為,這主要歸因于中國歷史上的多次大規模人口遷移。從歷史上來看,100個最常見的姓氏中,有97個姓氏起源於春秋和戰國時代,集中在中原地區。一些歷史事件導致了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因此這一流域的人口主要由當地居民和歷史遷移人口組成。研究還發現,雖然地理距離較遠,但中國東北三省與山東省之間的遺傳距離很小。這是由於歷史性大遷移“闖關東”造成的,在這一過程中,共有約2000萬人口遷移到人口稀少的東北三省。

  研究發現,現代中國的總體姓氏地理分佈與人口結構是漂移和大規模人口遷移的結果。“最明顯的特徵是比較少的姓氏數量及其距離隔離,這兩者都表明了中國姓氏的歷史穩定性。”陳家偉總結道。

熱詞:

  • 姓氏
  • 遺傳印記
  • 人口遷移
  • 陳家偉
  • 歷史事件
  • 闖關東
  • 遺傳信息
  • 研究發現
  • 演化規律
  • 長江中下游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