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百所著名中學校長齊聚南農探討“錢學森之問”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4日 1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高中與大學如何能更好融通,為拔尖創新人才成長提供良好環境?22日,在南京農業大學舉行的“百所著名中學校長校園行”會場上,颳起了一場關於培養創新人才、破解“錢學森之問”的“頭腦風暴”。

  當前,中學、大學的銜接往往只發生在高考環節,這樣的聯絡非常薄弱,兩者更需要師資、課程、招生深度互動。百名中學校長的共識是:中學向大學輸送會考試的學生,大學從中學挑選分數高的“人才”,這種傳統銜接模式,絕對不應再繼續下去了。

  “教育應該是貫通的,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是中學與大學人才培養的共性。”海門中學副校長王美華認為,當前國內的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脫節,中學與大學之間相互了解很少,主要壓力是來自升學率和名校率。“比如大學的夏令營,安排在高三前暑假,成為了高校自主招生‘掐尖’爭奪生源的手段。今後,高校的大門應該更開放,將類似夏令營的活動前延,讓初中、高一這些沒有升學壓力的學生參與其中,挑選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進行研究,真正成為兩者對接的渠道。”

  “中學應該有自身特色,並在高中就對學生進行分類。”常州高級中學張耀奇校長告訴記者,雖然面臨高考壓力,但要培養創新人才,中學不能再以唯分數論的流水線向大學輸送人才,而應改變觀念,探索更符合學生興趣需要、個性化需求,有助於特長培養、潛能發揮的創新型教育模式,讓他們初步規劃人生。“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不一樣,適合的大學和專業也不一樣,有了方向,他們就可以提早地去認知,眼中也不再只有名校,不是只靠高考分數,而是根據自我選擇未來。”

  “創新人才培養,高中課程基地建設,需要大學扶一把。”啟東中學校長王生建議,大學應當提早進入到中學教育中,派教師到中學做講座、當顧問,甚至與中學教師共同創設有利於學生培養的課程。“有關部門應該鼓勵支持有條件的中學與大學、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創新人才培養研究和試驗,建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中學、大學在創新人才培養上的銜接,國外已有了不少好的經驗。“美國、歐洲的部分高中都開設了大學先修課程,在高中階段就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課程結束後如果評定合格,進入大學階段就可以免學分。去年,美國公立高中學生有30.2%選修先修課程。學生能否在中學修先修課程、修多少門,實際上成了美國一流大學判斷學生是否優秀的標準。”揚州中學校長衛剛説,不少國內中學也在探索規定課程之外的拓展性課程、自主性課程,實踐表明,這些課程對於面臨升學壓力的學生而言並非負擔,反而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使他們的視野和能力大大提高。

  “從蘇丹紅到三聚氰胺,再到含鉻超標的毒膠囊,如此的‘科技進步’只能將人類帶向毀滅。由此可見,在創新人才培養中,向善、愛人、愛自然,以‘仁’為核心人文價值的踐行十分重要。”金陵中學鄒正校長説,我們中小學就開始文理分科,使得很多科學家過分關注自己的學科,沒有強大的人文情懷,科學成為造假的工具。所以,作為人才的孕育之地,無論中學還是大學,應該重視將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統一。“首先,要教會孩子們怎樣做人,其次要讓他們積澱濃郁深厚的人文藝術底蘊,攜手培育具有人文精神的創新型人才。”

熱詞:

  • 中學校長
  • 海門中學
  • 常州高級中學
  • 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 創新型教育
  • 自主招生
  • 中學教師
  • 學生興趣
  • 人才
  • 創新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