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唐長安佛樂傳人:堅守盛唐遺音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4日 02: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西安4月22日電 題:唐長安佛樂傳人:堅守盛唐遺音

  作者 田進

  “現在開始排練《大佛登殿》,這是一首唐傳長安佛樂中的經典曲目……”在西安現存最具傳奇色彩的古塔“小雁塔”畔,這座皇室宗親為唐高宗李治獻福而興建的薦福寺內,每週都會有一幫身著倣唐服飾,手執傳統樂器的民間樂師排練古曲。

  負責指揮排練的唐長安佛樂傳人李鎧已年屆六旬,他也是唐傳長安佛樂唯一研習團體西安佛教古樂社的現任社長。

  該樂社曾在法門寺佛指舍利赴香港、台灣等地供奉的恭送及敬迎儀軌中演奏佛樂,也曾為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西安清涼寺祭拜祖母時演奏。

  “佛教音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大致可分為聲樂、器樂及法器三部分。”李鎧22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他所執掌的西安佛教古樂社在對唐長安佛樂傳習中繼承了各部分的精華,珍藏的歷代傳抄古譜也都可上溯至明代,近延于清代。“在西安各種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唐傳長安佛樂算是佛教文化藝術的瑰寶。”

  目前,該樂社保留有《靈山頌》、《千聲佛》、《梵王宮》等20余首唐傳佛曲,使具有重要歷史和文獻價值的唐代佛教音樂典籍得以保存,樂譜得以留傳。

  “這對歷史、藝術、佛教文化意義重大,可以稱為中國傳統音樂、佛教音樂的活化石。”緣于對唐傳長安佛樂的喜愛,西安於右任故居紀念館館長于媛稱,她在今年陜西“兩會”上提交提案,向當地官方呼籲保護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産。

  “演奏使用的笛子、笙、管、匏、七星鑼等樂器,都是中國歷史文獻有記載的古老樂器。”李鎧説,該樂社如今的演奏仍然使用唐傳樂器中金、石、木、土、絲、竹、匏、革八種材質製作的樂器,“八音合鳴”演奏形式已成其定制,更多的保留了盛唐音樂的原汁原味,也吸引了一些傾心唐傳長安佛樂的愛好者。

  記者看到,李鎧所在的樂社裏,28位樂師都來自民間,各自從事著不同的職業。他們中既有年逾七旬的老者,也有10余歲的兒童,初衷多為對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的認同。

  李鎧認為,保護民族民間文化必須從教育入手,從娃娃抓起,從而建立起民族民間文化生存、傳承和發展的土壤。”他説,內地中小學校用西洋樂器演奏的管樂隊、鼓號隊已不少,而用中國樂器演奏的民族樂隊卻十分罕見。

  李鎧透露,他也曾試圖把唐傳長安佛樂重新傳回佛教寺院,卻未能如願。“我會一直堅守下去,不能讓唐傳長安佛樂在我手中消失。”(完)

熱詞:

  • 唐長安
  • 盛唐
  • 李鎧
  • 遺音
  • 傳人
  • 排練
  • 演奏形式
  • 兩會
  • 小雁塔
  • 佛教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