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明年投入千萬元為野生動物“造窩”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2日 21: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東方網4月20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道,明天,以“聽鳥語,聞花香,體驗自然之美”為主題的第31屆愛鳥周將在本市濱江森林公園開幕。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愛鳥周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全市首個“自然筆記”工作室宣告成立,將作為推動“自然筆記”活動的平臺之一。

  黑天鵝在黃浦江上嬉戲,銀鷗在空中盤旋,綠地裏則有喜鵲聲聲叫。近年來,本市中心城區裏不再只有小麻雀,白頭翁、喜鵲、家雁、斑鳩、白鷺等各類充滿野趣的鳥兒也頻頻現身。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是市區綠地面積增加、樹種豐富後的結果,如今在市中心任何一塊綠地上,都能觀察到數十種鳥兒,在都市裏體驗“鳥語花香”。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王天厚告訴記者,過去上海一片綠地上只有一個樹種,且多以懸鈴木為主,現在根據鳥兒的喜好來佈置樹種,為其營造合適的棲息地。像延中綠地上就有幾十個樹種,甚至還專門種上了漿果類樹木,不但營造出錯落有致的空間,滿足各種鳥兒的棲息要求,還能提供充足食物,以吸引它們落戶市區。

  “愛鳥周辦到了第31屆,我們希望真正愛鳥的人能越來越多,從‘關鳥’變成‘觀鳥’。 ”在採訪中,不少愛鳥人士都提到,要杜絕非法捕鳥、減少需求最關鍵。除了儘量不吃野味,改變傳統的愛鳥方式,變籠中鳥為林中鳥,才是解決之道。

  但是專家指出,近年來上海在海岸線附近的圍墾造田也使得部分野生鳥類失去棲息地。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兼顧土地開發利用和鳥類保護?

  對此,王天厚教授已經帶領他的團隊研究十年,他提出“動態保護”的概念,讓鳥類棲息地“出一塊保一塊,圍一塊留一塊”。 “上海的海灘、濕地是每年向外擴展和自然成長的,我們可以圍墾,但要和保護同時進行。 ”王天厚告訴記者,在海岸自然向外擴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人造出淤,在海岸帶建造釘子壩,促進泥沙沉積,成為鳥類棲息地。等到海岸面積再度增加,可以留下一部分的淺灘和濕地後進行圍墾,而在圍墾完成後,這片地區還需要時間來沉降,可將其作為鳥類的暫時棲息地,幾年後用於工業。這樣,不斷外溢的棲息地可以滿足鳥類的生存,也能給圍墾留下空間。

  “關鍵是要找到平衡點。 ”王教授表示,他所帶領的野生動物棲息地營造實驗已經進行了十年,臨港新城4個平方公里的實驗區也已經建立了六年,每到冬季就有2000多只雁鴨聚集,其中不乏黑臉琵鷺、白鸛等珍稀品種,還有十幾隻小天鵝。

  他還透露,明年本市將投入千萬元開展野生動物棲息地營造工程,在郊區海岸帶推廣,同時營造工程的相關內容也正在編寫技術規範,未來也將加以推廣。

  作者:張鈺蕓

熱詞:

  • 棲息地
  • 野生動物
  • 黑臉琵鷺
  • 圍墾
  • 樹種
  • 愛鳥周
  • 鳥兒
  • 新聞晚報
  • 濕地
  • 林中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