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打開塵封的記憶:走訪北京花市裏的老手藝人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2日 14: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隨著機器大生産時代的來臨和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手工業及手工藝人都在經歷著劇烈的時代變遷,北京的花市也不例外。如今的花市早已舊貌換新顏,一度繁榮與興盛的手工業已難覓得蹤跡。穿行在街上,除了依稀能見到的圖片文字介紹,在默默訴説著這裡曾經的輝煌與榮耀外,我們只能更深入地走進這裡的人家,走近老手藝人們塵封多時的記憶,才能了解這裡曾讓世人驚嘆的絕活兒製作傳統,以及這裡手藝人們曾經有過的行業交往和日常生活故事。

  花市裏的五行八作

  花市是北京最具京味兒的街道之一。“花兒市中多市花,市花五色人前誇,人來買花價不賒。制花有匠極工巧……”這首花兒市歌曾經在花市的街頭巷尾傳唱。早在明末清初,花市便因花而得名,逐漸成為集寺廟、廟會、集市、家庭手工業、商肆于一體的老北京著名街市。花市是北京的一條商脈,曾被形象地稱作“花活窩子”,沉澱了悠久的歷史文化。

  明清時期以花市為中心,匯集了五行八作,從琺瑯作、象牙雕刻作、花絲鑲嵌作、雕漆作,到料器作、挑補刺繡作、絲線作、織布作、麻繩作,五花八門。各種行業的作坊散佈在花市大街以及周圍的衚同,雖然設備簡陋、勞作辛苦,卻創造了獨有的花市手工藝傳統。

  花市裏的手工藝,在花市這一特殊的文化時空中生息繁衍,同時它也成了花市歷史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手工藝人作為其中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也有其獨特的群體交往和生活方式。

  手工活兒有不同層次與境界

  都説同行是冤家,手藝人之間尤其如此。跟手藝人打交道多了就會發現,他們彼此之間都容易犯“同行相輕”的毛病。在手工藝各行裏,即使在同一行業內也有高低貴賤之分,各色手工藝人均以其所從事的手工藝曾經是“宮廷造辦”“朝廷特供”等稱號或歷史為榮。在各種手工藝中,對活兒有不同的區分,有的行當講究“大活”“小活”,有的則分粗活與細活。

  比如毛繡這一手工藝,是分“大活”和“小活”的。“大活”是做食肉動物毛繡,“小活”是做食草動物毛繡。要想將毛繡的活兒做出靈氣來,就必須對食肉動物、食草動物有比較透徹的了解。“大活”要做出食肉動物的霸氣,能表現出手工藝人的膽識和魄力;“小活”則強調表現出食草動物乖巧的一面,表現的是手工藝人的細緻與細膩。通常而言,行裏的人對能做“大活”的人是充滿敬佩與敬仰的,而對做“小活”的手工藝人多少有些不屑與輕視。

熱詞:

  • 花市
  • 塵封的記憶
  • 大活
  • 手工藝
  • 手工藝人
  • 食草動物
  • 食肉動物
  • 寺廟
  • 家庭手工業
  • 明清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