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醫生逃離"都怪外因?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2日 13: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一些醫院的急診、兒科、精神科的醫生“青黃不接”已經成為一種常態。近日有報道稱,一些學生當了這些科室的醫生不久就逃離之。原因何在?有記者採訪後得到的結論是,“待遇低、風險高、勞動強度大,是急診醫生的生存現狀”“兒科也是一塊‘洼地’。家長焦慮,醫護人員壓力也就特別大,非常容易産生醫療糾紛”“精神科每年10%以上的醫護人員會受到精神病患者不同程度的攻擊”。這種高風險自然也讓很多醫學生避之不及”。

  從上述的“分析”來看,這“醫生逃離”現象似乎都是外因:責任大、風險大,服務難度大,但待遇卻低。於是呼籲政府和有關部門採取措施。什麼措施?無非如提高待遇,如加強對醫生的“保護”(像有地方派警察進駐醫院),否則“醫生逃離”將繼續存在。我不禁要問,難道這“醫生逃離”之責任,全都在於外部原因?

  不妨説一個現象。本人因腹痛而晚上到醫院看急診,坐在醫生面前剛“自述”了幾句,醫生便説去做個B超吧,於是開了個檢查單,自己去付費,查之。半小時後B超檢查結果出來,再到醫生那一看“沒什麼”,開了一點藥就回家,可吃了藥還是肚子疼,第二天繼續上醫院……這些個急診醫生的“職業習慣”是什麼?就是不會動手來“摸”病人肚子的。其實,像這樣為病人看病──動嘴不動手的醫生,現在是佔絕大多數。不信?網友們到醫院裏去“視察”一下。於是我在想,倘若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了什麼讓病人“不高興”,進而引發什麼醫患糾紛,是誰先引起的呢?

  值得深思的還有一個怪現象,雖然這些年醫院裏到處挂著熱心為病人服務的標語,可真正用這個話教育醫生的,往往就會被認為是説套話,講大道理。我們的輿論似乎也不敢、不願意大張旗鼓地宣傳醫務人員應當首先講職業道德(精神)。尤其是在講到“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的話題時,多見、多聽到的是強調什麼物質待遇,政策待遇。比如,常見到輿論熱衷於的是出臺什麼“給房子,高薪水”政策“吸引人才”。好像只有物質待遇豐厚,才能調動(保護)人才(包括醫生)的積極性。在這樣的“氛圍”下,對於“醫生逃離”問題全怪罪于“外因”──如物質待遇、政策環境,也就自然而然的了。

  但是,“醫生逃離”都怪外因之論,首先是不符合實際的。以急診、兒科、精神科為例,其所謂的“高風險”,並不是今天才存有的,這些科室歷來就存在這樣的“風險”,這是一種職業規律使然。總得有人要幹這三個科室的事。為什麼“你”就不能幹,“你”就要逃離?那麼由誰來幹呢?其二,“醫生逃離”都怪外因之論,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也是一種非積極的輿論導向,這種輿論只能助長一些醫務人員的“挑肥揀瘦”,為個人利益“斤斤計較”之習氣。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需要倡導並堅持一種精神,一個行業的人同樣也需要倡導並堅持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不能事事都首先想到自己,“一事當前,先為自己打算”,首先想個人的報酬待遇,且時時計較之。社會發展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的進步離不開人的奉獻。缺失了奉獻精神,或者缺失這種奉獻的輿論,這個社會的進步就會有阻力了。倘若認為這樣的“觀點”是在“説大話”,這才是一種悲劇了。

熱詞:

  • 外因
  • 醫生逃離
  • 風險
  • 高風險
  • 病人
  • 吸引人才
  • 醫院
  • 自述
  • 觀點
  • 氛圍
  • 搜索更多外因 醫生逃離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