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培育和弘揚廣東精神 增強文化軟實力(摘要)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2日 08: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形成的廣東精神,豐富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體現和實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廣東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建設提供了精神力量。在新的起點上,要把培育和弘揚廣東精神、增強文化軟實力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不斷作出時代闡釋、賦予時代內涵、彰顯時代特色,為推動科學發展、建設幸福廣東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一、高度重視,把培育和弘揚廣東精神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各級領導要進一步認清培育和弘揚廣東精神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廣東精神體現滲透到地方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重大規劃、措施政策上,實踐到本地區本單位發展的方方面面,並積極總結和推廣經驗做法,使之更好服務廣東經濟社會發展。

  二、廣泛宣傳,使廣東精神逐步成為全社會的廣泛共識。通過電視、廣播、報刊、雜誌、海報、宣傳欄等,開設專門欄目、拍攝公益宣傳片、創作主題歌曲、舉辦專題晚會,利用網絡新技術和新運用,充分適應全媒體發展的新趨勢,進一步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增強廣東精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動員引導社會各界參與廣東精神的建設,使廣東精神家喻戶曉、形成共識。

  三、突出特色,不斷創新廣東精神的載體和內容。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廣東歷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改革開放文化的資源優勢,結合傳統節日、革命紀念日、重大節慶等在全省開展豐富多彩的以體現廣東精神為主題的群眾文化活動,增強廣東精神的認可度。加大文藝精品創作力度,大力提升傳統産業的文化內涵,扶持文化産業做大做強,不斷推出體現廣東精神、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産品。

  四、典型引領,探索建立培育弘揚廣東精神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先進典型在實踐廣東精神中的示範作用,樹立一批群眾身邊的典型模範。深入開展文明創建工作,打造實踐廣東精神的先進典型以及“感動廣東十大人物”、“廣東好人”、“年度慈善人物”等社會知名度、美譽度高的褒獎平臺。完善先進典型的評選方式和評選機制,提升群眾參與度和滿意度。

  五、拓寬渠道,推動廣東精神深入人心。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廣泛開展教育引導和主題實踐,推進廣東精神進學校課堂、機關企業、鄉村街道等。把廣東精神教育貫穿到學雷鋒活動中。結合“新時期廣東人精神”、“時代文化精神”、“亞運精神”、“大運精神”以及全省各地總結提煉出的城市精神的宣傳教育,把培育和弘揚廣東精神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各級黨校必修課;注重提高領導幹部&&踐行廣東精神的能力和水平;企業要結合實際,把廣東精神轉化為企業文化。有針對性地開展講座、評比、展覽、歌咏等主題活動和社會志願服務活動,促使廣東精神深入人心。

  六、加強研究,豐富和深化廣東精神內涵。發揮社會科學在創新理論、傳承文明、資政育人方面的重要功能,不斷探索完善、深化解讀廣東精神的豐富內涵,為培育和弘揚廣東精神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組織社科界專家編寫廣東精神普及讀本,加強重大現實問題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促進廣東精神科研成果向課程教材、社會普及、決策措施、文化産品的轉化。

  (調研組成員:陳小川、雷于藍、鄭德濤、方健宏、楊興鋒、陳根楷、羅偉其、黃小玲;召集人:方健宏、羅偉其)

熱詞:

  • 軟實力
  • 文化支撐
  • 精神動力
  • 精神教育
  • 廣東經濟
  • 文化産品
  • 精神力量
  • 文化內涵
  • 精神內涵
  • 文化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