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吳迎秋:什麼是合格的本土化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1日 08: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全新寶馬3係長軸距版將在北京車展上全球首發,用廠家的話來説,這款車是寶馬歷史上首款3係長軸距版車型,也是繼長軸距5係後第二款專為中國打造的車型。寶馬無疑希望在3繫上複製5係在華的成功。

  在很多人看來,寶馬、特別是3係是最不應該加長的,因為寶馬車型追求極致的操控,而緊湊的車身往往更有助於車輛擁有良好的操控性。然而,寶馬還是這麼做了。當然,從實際的駕駛感受來説,長軸距3係在操控性上並未打折扣,這既顯示了寶馬的技術實力,也讓人對這款車的市場表現有所期待。

  在對長軸距版寶馬3係的了解中,我注意到這款車研發中的一個細節,那就是長軸距版寶馬3係,是經過為期一年的實際消費者調研後,與標準版寶馬3係一同研發的,整個研發過程都有華晨與寶馬雙方的共同參與。在我看來,連“最不應該加長”的寶馬3係都推出長軸距版,很能説明了一個現象,那就是本土化已成為合資企業在華的一項必修課。

  究竟何為本土化?在我看來,一方面,本土化應是以消費者需求為前提的。記得幾年前我曾寫過一篇《新生通用不能再用老打法》的文章,提到舊通用的失敗是以成本、消費者需求為核心的造車理念出了問題,而不是産品和技術本身的問題。在我看來,很多時候企業所謂的“本土化”,更多是相關負責人的拍腦袋,而缺乏群眾基礎。不久前,我在和某企業負責人交流時,該負責人大談其國際化的研發團隊以及領先業內的設計水平,卻對消費者需求只字不提。這説明時至今日,一些企業仍然沒有把消費者需求放在首要位置。

  另一方面,本土化不應只是跨國公司的獨自為之,而應是跨國公司與在華合作夥伴的合力。如今,本土化所涵蓋的領域已遠遠不止産品方面,而是包含了營銷、供應鏈、研發等要素在內的全方位概念,其中自然離不開中外雙方合作夥伴的協調與配合。不久前,本田發佈了在華中期事業規劃。在我看來,本田中期事業規劃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規劃,因為它缺少中方夥伴的參與,成了本田中國的獨角戲。

  記得上世紀80年代時,跨國公司在介紹市場情況時幾乎無一例外地先説全球、再談亞太與港臺,最後才是大陸市場。這和今天幾乎所有公司都在宣傳時把中國本土化放在了首要位置形成了鮮明對比。儘管“得中國者得天下”的説法聽起來有些生硬,但在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市場的今天,這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而眾多所謂本土化車型參次不齊的市場表現則説明了,本土化並非一句屢試不爽的口號,而是需要每個企業仔細研究的課題。(新華汽車特約評論員:吳迎秋)

熱詞:

  • 本土化
  • 長軸距
  • 寶馬3係
  • 新生通用不能再用老打法
  • 市場表現
  • 操控性
  • 消費者需求
  • 上首款
  • 寶馬車型
  • 全球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