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在互聯網上尋找《老人與海》(圖)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0日 23: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周慶安,清華大學愛潑斯坦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週游天下

  2012年4月16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公佈一年一度的普利策新聞獎的獲獎名單,外國媒體(法新社)和網絡媒體(赫芬頓郵報)獲獎,成為了本次普利策獎的亮點。

  對普利策獎,一直有兩個信息空白我們了解較少。一是普利策獎主要褒獎美國本土的作品,二是普利策獎其實分兩大類:新聞獎和藝術獎。新聞獎我們比較熟悉,藝術獎則相對陌生。但是2012年,我們既看到了外國媒體獲得突發新聞攝影獎,同時又看到了另一個突破,新聞獎對網絡媒體的真正認可。

  這種認可從技術上是一種順勢而為,畢竟網絡輿論的發展已經獲得了公眾極大的認可。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藝術獎的評選卻越來越難,甚至今年的小説類空缺。遙想1953年,當時著名作家海明威憑藉小説《老人與海》先是獲得普利策藝術獎,接著第二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如果説那是一個看小説、寫小説都成為時尚的年代,那麼這種作品在今天的網絡環境中,已經非常難能可貴了。

  這恰恰是今天網絡媒體發展之後,我們更期待的話題。在一個速讀、泛讀、社交著讀、超鏈結跳躍著讀的年代,誰來為我們找到今天的《老人與海》。其實普利策新聞獎的獲獎者和評委們在訪問中國高校的時候,也曾經回答過學者的類似問題,他們無一例外地談到,媒體形態不是重點,內容是關鍵。尤其在新聞報道中,用什麼媒體只能解決時間和形態的問題,而寫了什麼則更多解決保護公眾知情權的問題。

  一個豐富多彩的網絡時代,的確是在為人們的信息自由提供更多服務。但是不朽的畢竟不是網絡本身,而是網絡所提供的更多的創作自由和想象空間,不朽的註定是作品和思想。就像60年之後,當海明威已經辭世,《老人與海》的卷頁已經泛黃,但是這個作品已經給無數人以啟迪,無論我們是讀實體書、讀網絡版,還是聽到《書香》節目中的主持人娓娓道來。

  我期待,網絡的發展不會立刻改變人們讀書和寫書的習慣,更不會妨礙人們在信息大海上做一個時尚的弄潮兒,抑或者是孤獨老人的自由。在我們熱情洋溢地轉發或者評論各種網絡作品的時候,或許還有人能夠泡一壺茶,坐下來翻開《老人與海》,遙想天際那一葉孤舟。

熱詞:

  • 老人與海
  • 藝術獎
  • 普利策新聞獎
  • 普利策獎
  • 互聯網
  • 書香
  • 網絡媒體
  • 遙想
  • 諾貝爾文學獎
  • 寫小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