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非稅收入反彈的負面效應不容小覷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0日 22: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根據財政部近日公佈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全國非稅收入4118億元,其中,地方非稅收入3472億元,同比增加1158億元,增長50.1%。記者了解到,個別地方非稅收入同比增幅超100%。以天津為例,今年一季度非稅收入130億元,同比增加68.9億元,增長112.6%,佔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加額的72.2%。其中國有資産有償使用收入42.1億元,行政性收費40.7億元,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4.9億元。(4月17日《經濟參考報》)

  在全國財政收入和稅收收入雙雙高幅回落的情勢下,非稅收入卻“一枝獨秀”,同比增長幅度達50.1%,甚至有個別地方增長幅度高達100%,成為拉動國內財政收入增長的新型“動力機”。非稅收入的異軍突起,在某種程度上,不僅可以起到放緩國家財政收入下降腳步的效果,也能為政府財政增收提供新的“源泉”。

  非稅收入增長幅度如此迅猛,一方面源於國有企業分紅派息增加,使得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長等因素。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為例,財政部部長謝旭人最近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今年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是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其中包括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範圍。更為重要的是,基於全國各地財政收入增長的下滑,導致地方政府越來越重視非稅收入項目,從而導致非稅收入呈直線上升趨勢。

  倘若我們對非稅收入反彈進行深入分析,就不難發現會引發諸多負面效應。首先,會加重企業負擔。在企業日常經營中,如果遵循的是自願和等價原則,企業自然會根據成本效益分析,選擇最優的服務與價格組合,從而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可是,現實中,儘管國家不斷清理各種行政性收費,但隨著非稅收入的反彈,勢必會讓亂收費重新抬頭,這不僅會損害國民經濟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侵蝕稅基,也會大大增加企業的經濟負擔。

  而且,會讓預算外資金高速膨脹,助長權力尋租,誘發腐敗犯罪。按照現行財經制度安排,非稅收入大都不會納入財政預算,成為不受監督和約束的預算外資金。數據顯示,1992年,全國預算外資金為3855億元,相當於當年預算內收入的97.7%,到了2006年全國預算外收入總量已與3.9萬億元的國家財政收入不相上下。如果非稅收入持續增長,那麼會讓更為龐大數量的預算外收支,游離於人大以及公眾監督視線之外,不但會助長亂攤派和亂罰款等不良風氣,成為權力尋租的溫床,而且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特別是由於人大預算監督機制的功能尚未充分發揮,大量財政支出尚且未納入人大審查監督的範圍,數額巨大的預算外資金更是處於監管的“盲區”,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預算外資金容易被挪用、濫用甚至私分。

  此外,也會加劇社會分配的不公,敗壞社會風氣。目前,分配的基本原則是按勞分配,勞動報酬與貢獻趨於一致,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形成高效的正向激勵機制。而現在許多行政管理部門,不斷利用手中的權力,在非稅收入上打主意,做文章,以獲取優越的辦公條件,高津補貼,這部分收入並非取決於財政分配和經營能力,而主要取決於收費能力。倘若國家層面不對非稅收入加以限制,任其收取,不斷擴大收費規模,不僅會對社會分配製度改革製造嚴重障礙,也會破壞社會公平與正義。

  作者:吳睿鶇

熱詞:

  • 非稅收入
  •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 預算外資金
  • 盲區
  • 源泉
  • 動力機
  • 經濟參考報
  • 成本效益分析
  • 按勞分配
  • 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