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閒談愚人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0日 12: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潮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智者多慮,愚者寡欲。蘇軾曾戲作《洗兒詩》曰:“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持論一反世俗視角,可發一笑。看似牢騷戲言,其實也是醒世恒言。

  愚並非一無可取之處,它既可以是一種用行舍藏、韜光養晦的智慧,也可以是一種可愛的執著。懂得適時展示自己的愚昧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木秀于林,風必催之,聰明過頭的人往往有可能惹禍上身,三國時的楊修便是如此。老子所説的“絕聖棄智”固然太過極端,不過守拙藏愚未必不是一種高超的生活技巧。

  愚有廣義狹義之分,亦有真愚假愚之別。真愚乃源於智力低下,而假愚卻源自心有城府。蔣幹盜書是真愚,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卻是假愚;傻大姐誤拾繡春囊是真愚,寶釵一問搖頭三不知則是假愚。真愚不可治,假愚不必治。不管真愚假愚,能保全自身而不傷害他人利益的就是聰明之愚。

  書能醫俗,但未必可以醫愚。許多人讀了很多書,智商極高,但仍難免有愚言愚行。周作人學富五車,在北平淪陷時卻打錯算盤,甘做漢奸,留下後世罵名,智有何用?文天祥拒絕高官厚祿,在監牢囚禁時捨身取義,因而名留青史,愚又何妨?智與愚在大義面前界限分明,容不得半點含糊。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絕對的智者與絕對的愚人是不存在的。小節面前,賢人偶爾會成愚人;而大義面前,愚人卻往往可以變成賢人。伯夷叔齊不食周黍,柳下惠坐懷不亂,尾生抱柱守約,從不同評價角度來看,可以説他們是愚人,也可以説他們是賢人。優點即缺點,長處即短處。賢愚有時竟如雙胞胎,難以區分,黃庭堅《清明》詩云:“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雖語帶激憤,但亦可見過生前賢愚與身後賢愚未必對等。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太過精明計較之人,經常享受不了生活的樂趣,反而愚鈍之人卻往往因為少了名利心而生活地開開心心。傻大姐愚笨,鳳姐聰明,不見得鳳姐就一定比傻大姐幸福;智叟聰明,愚公愚鈍,不見得智叟就一定比愚公快樂——智力高低與幸福快樂指數高低並非是正比關係。

  對於智者而言,愚其實是一種積極的價值取向。鄭板橋寫“難得糊塗”既是嘆世,也是警世。時代變遷可以改變價值觀,世間的種種聰明以後都有可能變成愚蠢,倒不如做一個獨善其身的愚人好。愚則無多慮,無多慮則心境開闊,心境開闊則自然豁達樂觀,不受塵世煩惱侵襲,莊子提到的“不材之材”,其非愚人之謂乎?

熱詞:

  • 愚人
  • 傻大姐
  • 難得糊塗
  • 清明
  • 鳳姐
  • 洗兒詩
  • 智力低下
  • 戲作
  • 塵世
  • 守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