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智利──當地震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0日 11: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聖地亞哥4月17日電(記者葉書宏 趙燕燕)地震,很多人聞之色變,眼前浮現的也都是倒塌的房屋、散落的瓦礫和驚恐的人群這些“固化”場景。然而在智利,地震更像“多雲”、“陣雨”這樣的氣象詞彙,因為這裡幾乎每天都發生地震。當一切成為習慣的時候,也就見“震”不怪了。

  有人説,到了智利才知道“地球是活的”。夜間酣睡時,這個龐然大物稍微“翻個身”,周圍一切就會東搖西晃,讓人無法“腳踏實地”。17日淩晨發生6.5級地震,記者電話詢問友人安全,這位老兄居然只在睡意矇矓中回了句“沒事,趕緊睡吧”。

  智利人的淡定其實並非毫無根據。經歷了數次堪稱“之最”的大地震,智利人在抗震防震上所做的巨大投入,讓這種淡定更多地出於“心中有數”。

  1970年以後,智利至少經歷過13次7.7級以上地震,大多數建築經歷了“優勝劣汰”的過程,剩下的多是“樓堅強”。此外,智利政府吸取教訓,斥鉅資研發抗震技術,提升新建築抗震能力,並實行嚴格的審核標準和監理制度,人們住在這樣的房子裏自然放心很多。

  記者工作單位的隔壁正在大興土木,整個建築過程盡收眼底。打樁之前建築公司都要鑽孔測波速,計算樓體自振頻率,以使主體架構能夠隨地震波自由擺動;僅25米高的7層辦公樓,地基竟打了12米深;水泥標號、鋼材強度按9級抗震標準,施工進度嚴格控制,政府分階段通過監理公司對建築進行達標評估。

  今年2月,在智利這個地震多發國家,總高300米的拉美第一高樓拔地而起。為提高抗震能力,設計師不僅在建築上增加對角線結構以提高建築支撐力,同時將銅質彈簧避震器打入主體基座和對角線支撐鋼柱,以緩衝地震對建築物的損害。而這些避震技術在智利已屬常用方法。

  智利是一個建築抗震技術輸出國,這主要得益於智利政府在這一領域的大力投入。據了解,智利人均擁有全球最多的世界知名地震學家和工程師,這些專家的建議得到政府採納並被列入政府的建築審核標準。智利建築業協會數據顯示,為達到政府抗震標準,智利平均每棟建築要增加約15%的成本。

  日常生活中,智利人非常重視培養避險意識,公司、政府、學校等每年按規定至少進行3次地震逃生演習。附近小學在開學第一天就進行了地震疏散演習,警報拉響,孩子們熟練地躲到承重墻邊的桌子下,警報停止後在老師疏導下快步疏散到操場,從孩子們條件反射似的舉動來看,智利的防震教育已經深入人心。

  過去20天,智利中部連續發生3次強震,最高震級達到7.2級,由於預防措施充分,未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

  地震多發的環境讓智利人學會了如何應對。如果建築足夠堅固,人們應對及時,地震也無計可施,智利人“見震不怪”就是對這一觀點最好的詮釋。

熱詞:

  • 地震逃生
  • 1970年
  • 自振頻率
  • 地震學家
  • 智利人
  • 陣雨
  • 避震器
  • 抗震技術
  • 睡吧
  • 監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