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通訊:中國“威爾遜”拍攝西部百年變遷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9日 20: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倫敦4月18日電 題:中國“威爾遜”拍攝西部百年變遷

  記者 應妮 魏群

  英國人馬克站在一幅表現中國汶川大地震的照片前面,牽著他的拉布拉多犬。17日上午他在麗晶公園跑步的時候發現這裡多了不少照片展示,很多是中國西部地區同一地點百年前後的對比,這讓他覺得“非常有趣”。

  正在倫敦麗晶公園展出的是“百年追尋──見證中國西部變遷”攝影展,這是倫敦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力圖將一個真實的中國西部展現在西方觀眾眼前。

  一百多年前,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先後五次來到中國考察,留下了千余張珍貴照片,生動展現了西部地區的人文景觀。一百多年後,循著他的足跡,中國生態學家印開蒲10余次深入四川西部高原,重新回到老照片的拍攝地,通過新老影像對比,力圖展現中國西部的百年變遷。

  為了達到“同機位重拍”的效果,這個主題拍攝印開蒲用了近十年時間,期間為了確定威爾遜的路徑,他走訪了三十幾個區縣,每到一地採取登報尋人的方法,在宜昌、樂山、丹巴、北川、宣漢等地,先後找到威爾遜照片中人物的後代。

  在他看來,當年威爾遜看似漫無邊際的照片,無意間建立了四川的生態地理坐標。新老照片對比,可看到百年時空的劇烈變遷:一是生態遭受破壞的“陌生化”;二是社會變遷帶來的差異;三是一系列生態工程帶來的景觀恢復;四是水電設施對環境的影響最為巨大。

  汶川特大地震的中心地帶是威爾遜老照片集中的地區,震後印開蒲多次去了汶川北川等地。地震前後照片對比,岷江河谷像是被外星人用刀叉劃過一樣;唐家山堰塞湖地震前後的照片對比,整個鄉鎮和大橋已沉入湖底,對岸山包只剩下一個小頂──這正是英國人馬克仔細觀看並評價“令人震驚”的那組照片。

  1908年7月5日,威爾遜在丹巴縣海拔3250米的大奎雍村一戶藏族農民家裏住過一晚,他在日記中寫道:“房東女主人性格開朗很愛笑,笑聲也很好聽”。2007年9月19日,事隔100年後,當印開蒲找到當年房東女主人的曾孫女四朗措時,發現她竟然和曾祖母一樣愛笑,藏族人的豪爽和好客至今未改。

  北川縣漩坪鄉的竹索橋也讓印開蒲印象深刻。老照片中的竹索橋,橫跨湔江,長約30米,全部用竹篾編成;照片上能看出湔江水流湍急,竹索橋搖晃。2006年,當他找到老照片中的地點,竹索橋早已不存在,只剩下基座;在緊靠原橋位置的上方,一座堅固的石橋修建起來。

  已過花甲的印開蒲,在拍攝途中有時不得不攀登陡峭的懸崖,或者爬上當地人的屋頂,攀上枝幹搖晃的大樹。在威爾遜當年走過的茶馬古道上,一部分地區仍舊不通公路,他就要騎馬前行。還有一些地方,就只能和當年的威爾遜一樣,依靠自己兩條腿了。“暴雨、洪水、地震、泥石流……威爾遜經歷過的我都經歷了”。

  “威爾遜1000多張舊照片中,近70%的影像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印開蒲説,拍攝照片不僅是對百年曆史的記錄,也成為一種科學研究方法,“如果身體條件允許,2015年我準備到這些再去拍攝。”完

熱詞:

  • 威爾遜
  • 唐家山
  • 拍攝照片
  • 岷江河谷
  • 索橋
  • 汶川
  • 生態地理
  • 人文景觀
  • 堰塞湖
  • 科學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