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美國人再次掌管世行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9日 18: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當地時間4月16日,世界銀行董事會宣佈,任命金墉擔任下屆行長,儘管本次行長人選中首次出現來自其他國家的候選人,但仍未打破美國連續70年佔據該職位的局面,發展中國家開始質疑選舉程序。

  發展中國家:怨氣沖天

  金墉當選後,南非財長表示不滿,他對世界銀行的此次任命表示失望,希望世行今後能加快改革進程,增加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南非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改革速度也表示不滿,希望歐洲能放棄部分選舉議席給南非或其他發展中國家。

  分析人士稱,發展中國家之所以怨氣沖天,源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一職仍被歐洲人霸佔著,但隨著歐債危機的惡化,歐洲人繼續掌控IMF已經有點不夠格。

  對剛剛當選的金墉而言,世行行長也不好當,學院派出身的他,如果世行隨後的改革不順利,可能也會遭到多方炮轟。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徐奇淵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短期來看,美國霸權位置很難改變。主要原因是美國在決議中擁有15.85%的投票權。如果短期內投票權的結構不變化的話,這種改革趨勢將不太明顯。

  IMF和世行兩大金融機構的改革實際上是同步的。徐奇淵認為,改革取決於其背後成員國的實力。此次IMF要求增資,讓美國處於兩難境地。因為美國不願出這個錢,而它也不希望別國出資,因為那樣勢必會削弱美國的正常份額,對其今後“發聲音”較為不利。

  奧巴馬:用人惟才?

  6月30日,現任總裁佐利克即將卸任,金墉將代表187個成員國正式上任,繼續與全球貧困和疾病作鬥爭。這位韓裔美籍醫學專家4月16日發表聲明稱,世行將擴大發展中國家聲音,高效應對各成員國的多樣化需求,併為可持續增長提供更強有力的研究成果。奧巴馬總統當天發表聲明對金墉當選世行新任行長表示祝賀,稱選舉過程透明,相信金墉有能力應對複雜的挑戰和抓住新的機會。

  世人將關注點都放在了奧巴馬的用人之道上。都説“醫者仁心”,外界對奧巴馬不選理財能手擔當此職位表示疑惑,認為他是在冒險。然而,從駱家輝擔任駐華大使到朱棣文擔任美國能源部長都可以看出,奧巴馬在人事任命方面有不拘一格的風範,在他任期內,對亞裔採取了更開放和包容的態度。

  徐奇淵認為,選擇韓裔美籍醫學專家金墉,美國方面確實做了較多考慮。比如,歷任世行行長不外乎是兩種職業:一是華爾街金融機構的銀行家,二是美國政府高官,而此次金墉的出現,首次使得世行行長之位不再拘泥于上述兩種職業。再者,如果美國繼續選擇讓華爾街銀行家來執掌世行,勢必會再度引起選民的抵觸情緒。此外,金墉特殊的職業經歷以及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關係也是美國考慮的又一層面。金墉的工作經歷較為豐富,曾長期在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工作,與發展中國家關係較好。徐奇淵認為,事實上,美國把世行當做外交平臺來運作,世行實際上是扶貧的機構,在醫療衛生方面,金墉也是專家,所以,美國這次確實是考慮了諸多因素,才下的決定。

熱詞:

  • 世行
  • 金墉
  • IMF
  • 發展中國家
  • 國際金融報
  • 成員國
  • 行長
  • 當選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 醫學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