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評論:事業單位改革向公益回歸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8日 16: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新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昨日正式發佈。《指導意見》明確,今後5年,在清理規範基礎上完成事業單位分類,到2020年,形成基本服務優先、供給水平適度、佈局結構合理、服務公平公正的中國特色公益服務體系。

  事業單位是一種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組織。從擔負功能上看,事業單位承擔著部分管理職能、部分市場功能和很大一部分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從人員總數上看,全國事業單位共有126萬個,擁有在職工作人員超過3000萬。從人員構成上看,專業技術人員約佔事業單位人員總數的67%,70%以上的科研人員、95%以上的教師和醫生,相當比例的傳媒、體育、文化等行業從業者,隸屬於事業單位。《半月談》文章説:“事業單位改革將涉及最廣泛的階層和行業,它意味著社會眾多領域的根本性變化。”

  難雖難矣,但事業單位改革刻不容緩。事業單位功能定位不清,很多人對此沒什麼切身感受,但事業單位機構臃腫、社會服務供給不足,則在很多地方存在。有報道説,1998年時,科技部下屬事業單位只有兩三家,現在已近十家,工資等費用支出相應翻了幾番。科技部不過是事業單位不斷擴張的一個縮影。掌握了巨大資源的事業單位,對其資源的配置利用卻不盡如人意。而事業單位的過度市場化,更是招致了“看病難”“上學貴”的抱怨。有專家説,教育改革、醫療衛生制度改革等民生問題離不開事業單位改革。

  在這次事業單位改革中,將現有事業單位分類是改革的前提,強化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是重點。

  分類,説白了就是行政的歸行政,市場的歸市場,留下的事業單位作為基本公共服務的主要提供者。

  至於公益屬性,其實我國早有明確規定,所謂事業單位就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産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此番強調,是基於過度市場化的現狀,要求事業單位“回歸”最初定位。比如教育行業,前些年一直有一種説法叫“教育産業化”,其實,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不能按照市場化的路子來操作。此次明確義務教育屬公益一類,自然不容許再巧立名目向學生家長要錢,“擇校費”也應該叫停。大學屬於公益二類,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保留下來的事業單位進行整體的優化、提升、改造,有利於社會公共服務良性發展。

  2009年,國務院要求上海、浙江、廣東等5個試點省市啟動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與企業基本一致,並將在合適的時候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改革不能製造新的不公平,而且挫傷廣大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也不利於公共服務事業。此次改革,國家明確了“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歸根結底,事業單位改革的目的不是單純為了減少數量和人員,“一切應該服從於人民群眾對於公益服務的需要”。本報評論員李明

熱詞:

  • 事業單位改革
  • 回歸
  • 指導意見
  • 半月談
  • 擇校費
  • 公益服務
  • 義務教育
  • 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 教育行業
  • 2009年